logo
登录 / 注册

灵活就业人员以60%和100%比例缴纳社保,养老金差别多少?

头像
王龙
2020-08-29 · 总经理

【前言】在我国,社保是必须缴纳的。凡在职员工,公司有义务有责任为员工缴纳社保。不同省份地区因其社会平均工资的不同,所缴纳的社保基数也不相同,所以,不同地区所缴纳的社保费用也是不一样的。

当然,社保里又分为五个险种,每个险种缴纳的比例也是不一样。

在养老保险上企业要按基本工资缴纳16%,个人缴纳8%;其中只有个人缴纳的8%进入个人账户,公司缴纳的16%是进入统筹账户的。所以也不存在这个缴费比例的问题,这个都是已经固定好了。

但是,对于一些灵活就业的工作者,他们则是自己缴纳社保,没有公司帮忙缴纳社保,自己全额缴纳。

个人缴纳的时候,可以选择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的60%、70%、80%、90%、100%、150%、200%、300%等九个档次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缴费基数,也就有了这个缴费百分比了。确定了缴费基数之后,再按照这个缴费基数的20%缴纳养老金。这其中的12%进入统筹账户,8%的进入个人账户。

灵活就业人员以60%和100%比例缴纳社保,养老金差别多少?


根据养老金的计算公式,100%缴纳和60%缴纳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退休时每月的养老金是由3部分组成的。

退休时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96年以前没有缴纳社保的,按视同缴费的工龄计算)。

基础养老金=〔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工龄×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缴费指数是1的老人,基础养老金等于4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而平均缴费指数是0.6的老人,基础养老金等于3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这样两人待遇的比值是10:8。

(假设王某缴费指数是1,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一千元每月,那么缴费指数是0.8的李某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只有800元每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60岁退休计发月数都是139个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划入个人账户的,最初是11%现在降至了8%。)

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各省市的计算方法不一样。主要是针对实行个人账户缴费之前,参加工作人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一种补偿。

从公式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和选的比例挂钩了,而不单纯只是影响个人账户的数值。

其次,所谓100%、60%,其实指的就是个体参保每月的养老保险缴费指数,一个多缴多得,一个少缴少得的问题。其中的第一个差别,就是每月的缴费数额不同。

这就好比在同一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都是一样的,但是基数不一样,肯定基数较大的利息较高是一个道理。

灵活就业人员以60%和100%比例缴纳社保,养老金差别多少?


在职员工的养老保险单位缴纳20%进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缴纳8%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但是灵活就业人员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缴费档次,一般最低都是当地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60%,最高为300%,部分地区会出现最低40%。所以说100%缴费,就是按照社平工资的20%计算的缴费额,作为100%档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指数为 “1”;60%缴费,就是按照社平工资缴费基数中的60%档次缴纳养老保险,缴费指数为 “0.6”。

需要提醒一点, 两者的差距并不是简单的相加。事实上,基本养老金那部分相差的是具体金额——20%*上年度职工月均工资*缴费年限。平均工资越高,差距越大,缴费年限越长,差距越大。而个人养老账户相差的具体金额也受到个人缴费年限影响,缴费年限越长,缴纳金额越多,差距就越明显。

再加上养老金每年的增长幅度,只会一年比一年差距大!

在个人账户养老金上,100%比例的就会比60%比例的多出40%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每个月相差的20%一样,同样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这相差的40%不是指的具体的金额,只要你的个人缴费年限越长,缴纳金额越多,那么对应的比例计算,这两者的养老金差距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了,这还是个人规划问题。有的人觉得现在多省出点钱过好现在的生活,老了再去考虑养老的事,那么你按60%缴纳就可以了;

如果有人觉得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有着很高的的要求,经济实力比较强,那么当然遵循养老金多缴多得的原则,缴纳越多生活质量越高。

关于更多的社保知识,大家可以点击《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这篇文章就够了》了解更多政策!

以上内容由云南远创人力资源为大家带来解读,后续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提供更为优质的社保第一资讯!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咨询电话18288641167(微信同号)

灵活就业人员以60%和100%比例缴纳社保,养老金差别多少?


灵活就业人员以60%和100%比例缴纳社保,养老金差别多少?脉脉
阅读 10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
热门人脉圈
    头像
    我来说几句...
    脉脉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