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 注册

【财务分析】滴滴的娶亲之路——与快的、Uber中国的合并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9-09-17

(网经社讯)过去两三年中,滴滴打车、快的打车Uber等为了抢占市场,用尽了各种补贴和红包等手段来普及推广。这些打车软件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体验,更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没有任何新的人员和车辆投入,仅仅通过技术手段使司机和乘客间的信息更加无障碍地匹配,就能收获如此大的效果。吸引巨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巨额补贴扭转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商业上的分分合合更是吸睛无数。本案例以市场份额最大的滴滴出行为主线,分析几家合并的前世今生,并提出几点启示,引出其他互联网O2O企业的未来走向。

 一、企业基本情况

1.单身王老五—滴滴打车

2012年6月6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过3个月的准备和司机端的推广,9月9日滴滴打车APP在北京上线。经过一年的推广应用,2013年10月,艾瑞集团发布打车软件唯一一份行业报告:滴滴打车市场份额59.4%,超过其他打车软件市场份额之和。2014年3月,用户数超过1亿,司机数超过100万,日均单达到521.83万单,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日均订单交易平台。2014年11月,CNNIC 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过去半年滴滴打车的用户使用率高达74.1%,持续行业领跑 。TalkingData发布的《移动打车应用行业报告》显示,滴滴打车用户月活跃量居首位,较补贴前月活跃用户数增长688.1%。

图1:滴滴创始人-程维(来源:搜狐财经新闻)

2.职场白富美—快的打车

快的打车是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应用,2012年8月,快的打车在杭州上线。2013年8月,快的打车用户下载量超过一千万,司机数量超过20万;2013年12月,快的打车城市覆盖数量超过40个,稳居行业第一。2014年1月10日,快的打车活动期间全国日均订单量已达128万,单日最高订单量突破162万,其中使用支付宝钱包付车费的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

图2:快的创始人-陈伟星(来源:艾瑞网)

3.跨国洋新娘—Uber

Uber中文译作“优步”,是一家美国硅谷的科技公司。Uber在2009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辍学生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好友加雷特·坎普创立。因旗下同名打车APP而名声大噪。2010年10月, Uber在旧金山正式推出第一版App,UberBLACK。2014年3月12日,Uber在上海召开官方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确定中文名“优步”,并与支付宝合作。2015年,Uber向滴滴快的正式提出收购40%股权的提议,被滴滴高层直接否决,拉开二轮烧钱大战。2016年6月,Uber已覆盖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座城市。此时的Uber估值为500亿美元。

图3: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拉尼克(来源:韩联社)

 二、并购过程简述

1.融资过程

 回顾滴滴、快的、优步三家的融资过程,具体融资金额如下:

表1:滴滴、快的融资过程(来源:腾讯科技)

表2:Uber的融资过程(来源:腾讯科技)

Uber进军中国之后拿到的融资主要来源于中国企业。在2015年-2016年可以看出,滴滴出行比优步中国在几轮的融资PK中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几乎每次融资之后,柳青都会说“半年之内死不了了。”其丰沛的融资总量为烧钱补贴大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2.并购过程

滴滴从诞生到数次合并对手的发展历程,按时间进度如下:

表3:滴滴合并大事记(来源:小组整理)

图4:滴滴二次娶亲Uber中国(来源:搜狐传媒)

 三、并购原因

1.烧钱大战,投资者吃不消

图5:烧钱补贴大战(来源:小组整理)

    烧钱的过程,开心的是app使用者,疼的是投资者,眼看着金钱化为乌有,输的人气急败坏,赢得人虽然拿到了市场份额,却也无法利用其自身力量快速扭转亏损,这个时候牵手是最好的选择。

图6:滴滴和Uber进驻城市数量、与拼车订单、专车订单比较图(来源:DT财经)

上图为滴滴2016年2月数据,Uber2016年7月数据。根据上图分析,滴滴在地盘上的优势最明显,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互联网出行商,滴滴几乎拿下了全部国土,进驻的400座城市让Uber望尘莫及。从2014年入华至今,Uber的融资额度一路走高,融资得来的钱大部分花在中国市场,Uber曾表示,每年至少要投资10亿美元扩大中国业务规模。根据图中显示,Uber不断扩大的融资额度的背面,是其在华订单份额占比萎缩的事实。就在合并前夕,双方还为烧补贴分别融资10亿美元和35亿美元。

2.不断扩大融资的背后,无法摆脱财务亏损

滴滴出行虽然未发布其财务数据,但总裁柳青在面对彭博社采访问及是否亏损时,回答“滴滴出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接近盈利,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现金储备”,模糊回答的背后仍是财务亏损。网上曝光的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的一片博文中也提到,Uber中国和滴滴出行在中国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且两家公司尚未在该市场实现盈利,实现盈利是打造可持续业务的唯一出路。Uber曾对外宣称,在美国已基本实现盈利,欧洲则是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Uber把中国业务抛给滴滴,相当于间接放弃中国市场,所以可能会更加注重海外市场。另外,此次抛出Uber中国,有利于Uber的IPO,—抛出亏损业务,其可以把上市数据做到更好。毕竟,2015年Uber中国在中国市场“烧”了约10亿美元。

3.门当户对,你情我愿,互利共赢

滴滴一直主张全球化战略,那么优步则是滴滴必须爱上的不二人选。此次联姻,对于滴滴而言,看重的不仅是国内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它看重的更是优步已有的全球资源。早先滴滴就已经放话,将加快“杨帆出海”和国际化步伐,从人才结构、技术储备和业务拓展走向全球化。

    优步与其在中国闹水土不服,不如“见好就收”。从优步来看,有专家分析,其纯专车模式很难落地,比如服务器要在国内、司机要办证等规定,以优步外资企业的身份,都很难执行下去。就在2016年8月1日,有媒体报道优步在合并之后给自己员工提供了“6个月工资+6个月”的可归属股票价值作为合并奖励,可见优步对于此次合并也是心甘情愿的。

图7:滴滴全球化地图(来源:DT财经)

4.网约车政策成催婚剂

2016年 7月28日下午,《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揭开面纱,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支持和推动网约车合规的国家——这意味着网约车的健康有序发展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政策出台仅4天后,滴滴优步实现合并。

网约车新规对司机、车辆做了清晰的界定,当时注册的网约车车主大多符合条件,但实际上各地政府不可能简单放行,应该会严格审查,这使得网约车规模很可能受限,双方的仗没办法再打下去,后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双方携手去攻克。

图8:网约车新规出台(来源:交通部)

 四、案例启示

1.烧钱无法烧出客户忠诚度,两败俱伤

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后,客户表示涨价明显,车费优惠幅度在逐步减少。多数消费者(58.8%)表示打车补贴取消后,将不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选择会继续使用的为41.2%的消费者。毕竟便宜是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涨价之后乘客可以回归出租车或传统的公共交通,最近还有很火的摩拜ofo单车。据媒体报道,网约车司机也表示补贴在不断减少,以现在的补贴程度,可能不会选择做专职网约车司机。由此可见,烧钱只是能前期扩大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养成用户的消费习惯,但是长期来看市场是灵活的,也是理性的,金钱买不到真爱。

图9:火拼(来源:新华社)

2.新一轮盈利模式探索

从Uber来讲,将中国市场交给滴滴打理后,会有更多精力放在无人驾驶汽车,O2O地图这些极具未来前景的业务。之所以重视无人车,是因为出行的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共享而不是“司机+汽车”的共享模式,这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为环保。

从滴滴而言,其和百度的百度地图、百度无人车等业务之间存在很大合作空间。尽管短期内可能有心无力,但已开始做出尝试,寻求合作实现行业模式的升级,其他发展的途径如滴滴出行国际化、“汽车共享+无人驾驶”发力智慧出行、大数据存储分析、打通汽车产业链、通过平台卖车、建立社交平台、鼓励用户在平台交友、沟通,加入物流行业等。滴滴出行近期投资千万美元给OFO的自行车市场,旨在全方位解决人群出行问题。

3.新政策下的不确定性—垄断、政府关系、地方保护

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滴滴优步的合并未向商务部申报,两次约谈滴滴出行,要求其说明交易情况、未申报原因,提交相关文件、资料。此前商务部就曾表示,按反垄断法规定的申报条件和国务院相关规定,滴滴优步的合并必须申报。

图10:商务部启动反垄断调查(来源:国搜头条网)

现在的焦点是,滴滴并购优步是否需要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商务部认为其符合申报标准,但滴滴方面回应,“目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优步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 根据《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申不申报跟盈利没关系,而是看营业额是否达到申报标准。争议的解决,还有赖于滴滴和优步中国对财务情况的公开。

对滴滴是否涉及垄断的关键是两点:1、“市场”的界定。在滴滴收购优步是否涉及市场垄断的讨论中,所谓“市场”到底该限定为网约车市场,还是整个出租客运市场?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两个行业资产配置、运营模式、盈利方式尽管不同,可就今后看,并不存在网约车将传统出租车市场挤压殆尽的情况,若其服务价格都市场化,掰手腕的激烈竞争局面仍会长期存在。所以若将市场界定为整个出租客运市场,也有其合理性。果真如此,那判断滴滴并购优步是否属于经营者集中,必将存在更多变数。2、补贴性的“垄断“可能是不可持续性的。滴滴之前烧钱补贴消费者,若今后补贴大幅减少,市场份额很难维持现有水平,因此其是否涉及垄断还有待观察。

4.服务迭代升级才是O2O2.0行业出路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是业务的核心。 滴滴在不断加大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投入的同时,还组建了滴滴研究院,为用户创造最好的产品和体验。

O2O行业已经发展到了2.0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回归理性,不再疯狂烧钱,现在的游戏规则不是抢占市场份额,而是产品、技术、运营、服务的迭代,企业产品的新陈代谢要不断加快。这样一条路,才是O2O行业的最终出路。

 五、谁将一统天下

图11:出行系族谱(来源:网易财经)

看了滴滴出行、优步中国、神州租车的高管族谱,发现“柳家儿女不一般”,有眼光,有谋略,洗洗睡吧,人家自家人闹着玩呢!(来源:三味财经 文/姜维世 徐亦辰 郭雨桐 石晴 宗晓玮 冯婷婷 姜东甫 吴凡 编选:网经社)

参考文献:

1.  《从滴滴Uber中国合并,看O2O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http://www.china1baogao.com/news/20160811/2592130.html

2.  《滴滴并购优步垄断与否,关键看市场界定》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04/14679404_0.shtml

3.  《将优步交给滴滴,Uber或许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无人驾驶汽车上面》http://money.163.com/16/0804/09/BTK62R7H00253B0H.html

4.  《滴滴与 Uber 中国合并,给用户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129231?sort=created&page=1

5.  《网约车新政成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催化剂》http://www.kejilie.com/sohu/article/Vv2INr.html

6.  《滴滴与Uber的竞争分析》

http://www.cnblogs.com/anf/p/5181349.html

7.  《国资投资滴滴出行 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http://www.ebrun.com/20160817/187492.shtml

8.  《Uber融资背后 180亿到620亿美元大跨步》http://www.kejixun.com/article/201512/141277.html

【财务分析】滴滴的娶亲之路——与快的、Uber中国的合并脉脉
9人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享到脉脉阅读 81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
热门人脉圈
    头像
    我来说几句...
    脉脉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