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添
叶锦添在课程《构筑新东方美学》中全方位解读了神秘的美术指导工作,在影视拍摄过程中如何和导演合作、如何与摄影配合,分享了《卧虎藏龙》、《英雄本色》和《胭脂扣》等作品的人物造型创作思路。如何用“新东方主义”玩转电影、电视剧、服饰和装置艺术?还有叶锦添独家的积累创作素材方法在「答岸」等你解锁。
何为美术指导?
美术指导负责电影视觉语言的全部,不仅有技术的要求,还需要有文人的气质。美术指导的作用是视觉导演,用视觉讲故事,和摄影师、灯光师、导演一起完成整部电影,而不是一份能单独完成的工作。如果把美术指导按照独立的部门运转,剪辑有剪辑的想法、美术有美术的想法。观众看到的东西是分裂的,做出来的作品会是一种拼贴、孤立的状态。
叶锦添有一套独家的美术指导工作方式,一种是不管去哪里相机不离手,有感觉了就拍。特别是在胶片相机时代,因为一想到要拍就要调好所有参数,也训练出对敏捷捕捉喜欢瞬间的能力。另一种是在白纸上画出想象的事物。一种是被动的收集东西的过程,另一种是无中生有地发展脑海里的想法,而电影恰好可以把抽象性和超现实性都表达在真实的场景里。
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
《胭脂扣》· 梅艳芳
梅艳芳所饰演的如花造型体现了美术指导对时间的掌握。如花是来自30年代的人物,即使到了现代的时空,但她的记忆依旧停留在死前的那段时间,所以她的服饰打扮都没有改变,她要介乎现实与虚幻之间。如花行走在现代化的街道上是怪异的但也要行得通的,发型保留了30年代的卷发,衣服却又有时髦的现代性,还要带着一点鬼魅的气息,最终呈现出来的角色是很迷离、很凄凉的效果。
《卧虎藏龙》· 章子怡
叶锦添凭借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扬名世界舞台。美景和眼花缭乱的打斗让人见识到了中国武侠的魅力,叶锦添的服装设计和艺术构思更为影片添加一份韵味。
为了营造李慕白和玉娇龙遇见时的暧昧氛围,叶锦添花了非常长的时间在为人物造型铺垫。在这场周润发和章子怡竹林打斗的经典戏中,章子怡穿的是素色睡衣,按照常理,人们是不会穿着睡衣外出,但当在窑洞里被水淋湿之后,服饰帮助角色表现的暧昧性、冲突感越发明显。考虑到同场的周润发和杨紫琼在演技上已经很有力量,所以叶锦添选择把章子怡的角色造型像变色龙一样持续变换,以帮助当时还是新人演员的章子怡持续抓人眼球。
《大明宫词》· 周迅
《大明宫词》中的服装设计灵感源于历史,并融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进行了天才而大胆的艺术处理。特别是为太平公主设计的服装造型华丽、飘逸,以坦胸和宽衣缚带体现仙袂飘飘的唐朝风韵。
叶锦添第一次见周迅,她穿着破洞牛仔裤,是非常率性、爽朗的形象,但原先设计师给她做的服装是非常传统的,穿到她身上反而显得很奇怪。叶锦添把服饰做了精致化简单化处理,加入了很多时代感的东西,比如用在高级定制上的西方手工,但最后的整体看起来还是中国的。
《行走在时间中的人》+《无尽的爱》· Lili
叶锦添游历了世界很多地方,拿着手机不停拍摄影像。Lili是叶锦添近年创作的女性等身人形装置,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作品之一。总会出现在叶锦添指定的某些地方,和照片里真实的人共同存在、融合。这些有关Lili的瞬间记录了艺术家的世界,在询问存在的真实。“Lili就像是一面意象的镜子,填补了真实世界与我们想象与记忆之间的鸿沟。”
构筑“新东方主义”美学
所谓“东方主义”是欧美艺术家对于东方文化、社会等方面作出的模仿与描绘,带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色彩。这种所谓“文化”的传播、渗透,使得西方甚至东方世界长时间处于对东方美学的误解之中。生活在香港的叶锦添,从小便热爱京剧,爱看中国古典小说,迷恋于古典文化的魅力,但是总苦恼于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见中国文化的传承。
动力源自要在美学上超越欧美的决心,叶锦添与一批艺术家发动了一场艺术变革,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新东方主义”美学。东方不再是被西方解释的对象,这一次,东方人自己诠释自己的文化。“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不同于“东方主义”,艺术家们立足于传统美学,采用现代手法与演绎方式,创造出具有浓厚东方意蕴与独特东方意象的作品。但是它又不能被完整定义,依然留存单纯的可变性。
叶锦添人物造型
当谈到东方的时候,西方人常常觉得那是不切实际、荒诞不经的。因此叶锦添找到科学的落脚点,在自己的展览中把新东方主义用“精神DNA”来形象化。作为艺术家,叶锦添看重的是艺术与精神交流的关系,新东方主义的精髓在于精神上的共鸣。无论是李慕白的长衫还是当代艺术装置中的古典元素,皆是东方传统的气韵。
叶锦添分享了如何把抽象性和现实性表现在人物身上以帮助演员完成表演,从女性角色塑造和相关作品分析解读「新东方主义」,向世界注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人气韵,一切精彩,尽在「答岸」!
更多精彩内容,持续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