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家族的例子告诉我们:传承勤俭家风,儿孙后代个个都会勤奋上进,自然人才倍出,家必兴也。
同样,一个国家,执政者带头倡导勤俭风气,自然国库充盈,国家安定。反之,朝廷、官场皆是奢靡之风,就会导致国库亏空、民不聊生,那么离亡国便不远了。
在历史上,就有很多因君王穷奢极侈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暴君商纣王拼命搜刮民脂民膏,只为修建宏伟鹿台,过“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最终众叛亲离,落得鹿台自焚的下场。
隋炀帝杨广为了带着嫔妃乘龙舟下江南玩乐,不仅为修造装饰龙舟横征暴敛,还逼迫无数百姓开凿京杭大运河、拉纤推舟。最终,他劳民伤财之举惹得国内兵民愤怒造反,他也被禁卫军勒死于江都……
而历史上之所以会有许多朝代出现太平盛世,无不是因为有一个重视勤俭治国的英明君王。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开创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与他多次接受宰相魏征的谏言是分不开的。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对安邦治国思想作了精辟论述,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谏。希望唐太宗“产生多欲望时思知足,将要大兴土木时思停止,处高位时思谦让,处满盈时思抑退,享乐安逸时思节制,平安无事时思后患。”
贞观之治中后期,唐朝国富民强,但唐太宗仍谨记魏征“节俭”之谏,不搞奢靡之风。就连出身显贵又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在后宫也是遵奉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从不讲究豪华奢美,一切都以够用为限;饮食宴请从不铺张浪费,以够吃为准。
她的作风带动了后宫中朴实俭廉的风尚,也为唐太宗实行励精图治的治国方略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纵观古今朝代的兴衰,充分说明了勤俭之风的重要性。正如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里所写:“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古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今有“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作为治国的经验,可见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可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太多人喜欢高调炫富,还美其名曰自己是“懂得享受生活”,实则是虚名的奴隶,精神的乞丐。
又因为攀比和跟风,引领出一大批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他们实在是愚不可及。
其实,一个人真正的财富不是拥有万贯钱财、庞大家产,而是有一双勤劳的手,一颗上进的心;一个人真正的体面不是衣食住行上的奢华,而是精神的富有。
一个家庭,如果人人都勤奋上进,花钱有度,何愁家不兴旺?一个国家,如果社会上没有奢靡之风,处处都是勤劳奋斗的身影,何愁国不富强?
奢,败家之兆;懒,人穷之根!勤,摇钱之树;俭,聚宝之盆!
勤劳节俭,修身的准则;兴家的妙方;治国的宝典!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