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族”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礼记·大学》中早有记载:“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提到家族的兴衰成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家族产业的继承。据一项家族企业调研数据统计,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一般不超过24年,仅有约89%的子女继承了家族产业,其中只有30%的第二代成功守住了祖业。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家族传承的意义,不只是简单地将财富传递给下一代。纵观古今中外名门望族,不论是古代先贤孔氏、孟氏家族,还是绵延数十代、繁盛千年的英国皇室,恒久兴旺者寥寥无几,而大部分家族皆逃不过在时代的浪潮中悄然谢幕的命运。
家族传承的奥义,究竟在于什么呢?
古人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真正长盛不衰的家族传承,不是万贯家财的交付,不是权力地位的扩张,而是文化精神的延续。
世代兴旺发达的曾国藩家族
一生为国尽忠,建功无数的晚清肱骨大臣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普通的耕读家庭。虽不是出身达官贵族,但身为长子的他,从小受父辈良好的道德文化教育,6岁能读《四书》,诵《五经》,8岁便能读《史记》、《周礼》,27岁中进士,入翰林院,自此开始了步步迁升、励精图治的仕途之路。
曾国藩崛起后,除了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兴办“洋务运动”中立下汗马功劳,以及在政治、军事、理学、文学等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凭借着其“修身律己”的做人原则和“孝悌为先”、“以和治家”的家族传承思想,让曾氏一族“经八代而不衰”。
家书抵万金,代有才人出
曾国藩在世时,曾写过很多家书,其中最多的不是写给自己的子女,而是写给他的四个弟弟。他相当重视兄弟之间的和睦友爱,并多次向诸位弟弟强调一个观点:“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告诫弟弟们要勤学专业,发愤图强,为人做事决不可姑息懈怠。
在教育后代方面,曾国藩更是言传身教,始终以“勤俭”二字勉励子孙后世。纵使身居“一品宰相”,他却丝毫没有骄奢享乐的作风,还时刻提醒家人不可过于讲究排场,铺张浪费。
他坚持“每餐只食一菜一品”,鞋袜都是太太、儿媳亲手缝制。而且凡是力所能及之事,他都要求家人亲力亲为,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添茶……因而养成女儿厨艺、女红、纺纱样样信手拈来。
正是因为这般家族教育的传承,曾国藩的子女孙辈大多德才兼备,能人辈出。长子曾纪泽在诗文画方面颇有造诣,兼通英文,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次子曾纪鸿在圆周率的推算等数学领域成绩斐然,其孙辈中更涌现了进士兼诗人曾广钧,教育家曾宝荪和学者曾约农。
曾国藩一生写过家书无数,后世将保存完整的330封家书汇集成册,定名为《曾文正公家书》。曾氏一族认为:“读书不在功名,重在明理”,读书、治学要有所成,必须兼备“志、识、恒”,不可浪费光阴,世代将家风家规、道德精神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巨富、政要子女的教育之路
说完古代名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现代。那些在普通人眼中“含着金钥匙出生”,一辈子生活优渥的企业家子女和“贵族阶层”,他们又是在怎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呢?
连续20年位居《福布斯》富翁榜首富的比尔·盖茨,其大女儿詹妮弗(Jennifer)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的生物专业,1996年出生的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身为微软创始人的盖茨,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平时对子女监督严格,女儿詹妮弗直到13岁生日才被允许使用手机,而且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都有一定限制。他还要求三个孩子帮助父母一起做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媒体报道中,詹尼弗出门从不见豪车接送,也没有大牌奢侈品傍身。盖茨表示,自己在女儿身上最大手笔的投资,是教育和马术。
在教育方面,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家庭也是卓有成效,其女儿玛利亚继承了父母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豪华学历配置,不负众望就读于哈佛大学。而让奥巴马十分骄傲的一件事竟是:自己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竞选中,仍没有一次缺席过女儿的家长会。
近半数哈佛新生来自富人家庭
在哈佛大学2021届新生调查中显示:46%的新生来自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相比之前一年的26.6%近一倍提升。可见,富人家庭在教育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投资无疑成为培养优秀下一代的关键因素。
当然,除了财富上的投资,在家族传承方面,道德思想和文化教育的渗透,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一代一代不懈的坚守和努力,方能让家业长久延续,不断创造辉煌。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