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命运根本只是个幻象,也就是冰块的溶解根本只是一个幻象,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消失、不是断灭空,众生就是怕断灭空、怕顽空,当我们了解之后,知道它只是一个变化而已。
老子说:“希言自然。”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少说话才是合乎自然的。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话说得越多,误会就越深。”这就像纸上的一个污点,越想擦掉它,纸上被污染的面积就越大。
句成语叫做“欲盖弥彰”,都是说话多的坏处。而“希言自然”,尤其指统治者要少发号施令,相反,应当遵奉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
老子还说“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什么是“飘风”呢?“飘风”就是吹得很猛烈的狂风。什么是“骤雨”呢?“骤雨”就是来势很迅疾的暴雨。“飘风”和“骤雨”气势汹涌,咄咄逼人,但是这样的狂风和暴雨是不能够持久的。因为自然界在某一时段蕴蓄的力量是有限的,这与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体能是有限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个人如果慢慢地走路,可以走很长的时间,可如果很快地跑起来,则一定是持续不了太长时间的。
老子此语,意在强调人们的行为应当和缓,在做事情的时候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很可能有如饮鸩止渴,虽然一时缓解了口渴,但是生命却长久不了。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设问:是谁造成的这种现象呢?是天地。伟大的天地进行飘风骤雨这样的猛烈的运作都不能够持续长久,何况是普通的人呢?
大自然的语言虽然不能用耳朵听到,但它却能用事实讲话。
事实胜于雄辩,在事实面前,我们必定有所启发。所以,大自然的语言是至理之言。飘风:龙卷风。终朝:一早晨的时间。龙卷风来去匆匆,一般从开始到结束,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长时间不过几个小时。暴风骤雨虽然来势凶猛,却不会超过一天就消失了。这种自然现象,虽天地所为,但不会长久。天地尚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
老子旨在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要正视自己的力量,不能有激进行为,否则决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求道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欲求证大道,须作长期持之不懈地努力,既要有诚心,又要有恒心。行道也是这样,一切形式的激进行为都是背道而驰的。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决不是靠几个运动就能实现的。大搞暴风骤雨式的形式主义,必然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清朝末年,面对衰微的国运,有识之士都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必要性。然而,对于变革的方式,人们的意见是有着很大分歧的,归结起来,大体可以分作两类,一类倡导温和的改良,而另一类则倡导迅疾的革命。例如,清末民初时的著名思想家严复,就主张欲实现中国的富强当从教育入手,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据说,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时曾与严复会晤,两人对中国的前途深入地交换了彼此的看法,但是二人的意见是迥然不同的。孙中山提倡以暴烈的革命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从而迅速实现中国的振兴,而严复则对这种革命所可能取得的效果持有不同的看法。最后,孙中山激动地握住严复的手说道:“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执行家也。”
人们大多认为,面对已经陈腐不堪的中国社会,温和的改良方式是不可取的。后来,还是革命者以武装起义的方式颠覆了旧政权,结束了在中国运行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封建帝制。
然而,中国社会的性质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实质性的改变,中国人民依然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继续奋斗和挣扎。
迅猛的革命,一时之间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但是欲实现中国社会面貌的根本转变,则远非用暴力推翻一个旧的政权就可以迅速完成的。革命固然迅速,然而其如暴风骤雨,不可能持久。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激进的革命仅仅是为了夺取胜利而采取的特别手段而已,革命结束后,应该转入持续而稳定的社会建设。
美国以革命的形式实现了民族独立,而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终于成为世界强国。日本明治维新,也是在革命之后,进行的一个较为长期的建设过程,经过近100年的反复,日本才走上真正的发展和富强之路。
老子的书,只是要写给统治者、领导者看的,但是其高深的智慧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对于一般的管理者,甚至普通人,都有着莫大的启迪。“飘风不终朝”的思想告诉我们,做企业也好,做人也好,乃至生活与健康,所有事情都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老子主张“希言” 少说话,他曾经说过“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他认为少说话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有人认为老子“不言”,以为“道”不可说,此言谬矣,如若“道”不可说,老子又如何会着下《道德经》,有五千言存世呢?可见老子的主张不过就是“希言” 少说话而已。以老子之智慧自然是不会提出不说话这样的极端主张的。少说话的最大好处就是节约能量。话说多了,自然是唇干舌燥,耗损精力。不仅如此,话总是说给别人听的,话多了会让人心生厌倦。
如果我们是某一系统的领导人,还喋喋不休、朝令夕改的话,必会令下属无所适从,于是整个组织系统的能量都会被大量损耗。
老子认为即便是天地也是经不起巨额能量之消耗的。比方说台风和暴雨多发于夏季,其来势甚猛,破坏力惊人,可是终不能持久。可见天地之间蓄积的能量也是有限的,在集中释放之后,必有相当之停顿。据此推论,既然天地的能量都为有限,那又何况于人呢?个人所拥有之能量不是很有限吗?人类社会所拥有之能量不同样是很有限吗?因而可以说,老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具备节能意识的思想家,也最早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张。
人们常常觉得命运无常,不可掌握。《增广贤文》说:“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人的一生是不是果然就由命运摆布呢?老子的观点是人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可以说求什么就得什么。求于道者就可以得道;求于德者就可以得德;求于失者就可以得失。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主持下,心理学家米歇尔·丁·马汉尼和体育教练马歇尔·阿文纳就焦虑对运动员所造成的冲击问题以1976年的美国奥运队为样本进行了调查。他们猜临赛前谁会更紧张,谁是未来的胜利者,还是最终的失败者?研究者发现,所有的参赛者都同样紧张,区别在于输赢各方处理压力的方式截然不同。
失败的运动员为恐惧笼罩,对灾难性表现的想象使他们惶恐不安。胜利者的典型做法是将成败得失置于度外,将注意力集中在有利放松的事情上,做深呼吸,或者伸展四肢,将任务切成小块,一步一步地来完成,就能够克服恐惧心理。掌握这样的技巧是很有价值的,它能使我们的能力大增,无往不胜。
我们心中的想法就像是一粒粒的种子,最终它们会发芽、生长、结果。所以老子告诉我们一定要掌握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能够确定我们求的是道、是德、是真、是善、是美、是健康、是平安、是真实的自由和成功,那么虽然历经千难万难,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古时有一种谚语,说风再狂不过一朝,雨再大不过一日,谁能左右得了,天地也。这里是说大自然都是来去匆匆,何况人呢!所以人啊应该知道珍惜时间,珍惜人生,利用这短短的人生几十年参悟大道,返本归真。即使悟性有限不能得道者,也能够积德行善,种下善的机缘,来世得大福报。相反,不能从道者亦是选择了人。人的强是道的衰,人的得是神的失。故得与失一念之差,这一念之差乃天壤之别呀。其实,人的信与不信也是一念之差的选择,信天道,走修炼之路,返本归真,则选择了与宇宙同存亡。信人道,于世事纷争,几十年转瞬即过,与道失之交臂,则选择了与人共存亡。所以老子从另一个侧面鞭策人们珍惜人生,利用这个短暂的人生信有不信无,从天道,行大善,积大德,重返天庭。
人们一生中都承受着这幻象所带来的恐惧。也就是都怕“断灭空”,因为我们看不到整体的变化。于是受尽死亡威胁的人们,便开始制造出另一种时间的幻象,来纾解死亡恐惧。因为他内心的一种恐惧,必须让他心灵上可以安慰的、可以抓取的、可以依靠的,甚至有时候就好像说一个人内心不安,然后就会抽根烟来纾解内心的不安,更严重的就会吸毒,或是吃一些麻醉剂、止痛剂、兴奋剂来让他暂时忘掉内心的痛苦烦恼。
我们没有指射任何宗教,很多宗教的观念,包括一些修行方法,如果不是从根本去着手,只是在让我们暂时得到一种安慰,暂时得到一种注意力的转移、痛苦的转移、一种寄托。
我们到底有没有来到究竟法?还是在方便法的世界?就是这样的意思。如果我们在方便法,还是一样没多久,因为我们的痛苦烦恼只是暂时的纾解、暂时的压抑而已,没有真正从根本解决,它还是会继续存在。到后来还是要来到究竟解脱,我们才会真的大安心、大自在。
原来时间只不过是用来抵御一个幻象的幻象而已。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瘦弱的老家伙搭公共汽车,一手提着一个牛皮纸袋,他不断地丢点食物到那纸袋内。另一位乘客终于忍不住地问他:“你在喂的那个纸袋里究竟是什么东西?”
“是只鼬鼠,专门吃蛇的那一种。”
“你为什么带在身边?”
老人答道:“我有酗酒的毛病,当我发酒疯的时候常会看到蛇,需要一只鼬鼠把蛇赶走。”
旁边那个人就愣住了说:“难道你不知道那蛇只是在你发酒疯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幻觉吗?”
老人就回答:“没有关系,反正我袋子里面的鼬鼠也是想出来的。”
说穿了,我们就像这个老人一样,也是在不断地用时间的幻觉来吓跑死亡的幻觉而已。我们会勾勒未来的一个梦幻世界,来暂时麻醉、暂时忘掉现在的痛苦不安。我们否定了真实 宇宙中存在的家,否定了大自然的真实存在,所以我们才不知道家在哪里,所以我们才会痛苦不安。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事实的实相我们不要,我们必然是要去勾勒出一个幻想的、想象的世界出来,然后这样才能够暂时作为我们心灵上一种寄托,这含意都很深,希望大家能够慢慢去体会。
有一句俗语说:“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还有表达为“暴戾之人不得善终”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狂暴是死亡的前兆,当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狂了,这个人很快就会死亡了,因为他已经走上了死亡之路。还好比是打麻将上停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和牌。
用现代西方成功的理论来解释,因为“性格决定命运”,这种暴虐的性格就决定了他的快速走向死亡。
盛文国际孔子学院通州分校的王校长是周星驰的粉丝,爱看“星爷”的电影,我赶上了也跟着看一下。
周星驰电影中有一些是反映黑社会的生活状态的,有时候星爷还扮演个黑社会成员什么的。
我们发现,黑社会由于没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他的领导和成员都很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动不动就打打杀杀的,结果这场战斗你方死了一些人,下场战斗他方又死了几个,就是“暴力之人不得善终”的最好证明。
国家的兴亡同样遵循这个规律。
周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但后半段儿就名存实亡了,于是又起了个名词叫“春秋战国”。这个时候的诸侯国国王都发了狂,打红了眼,所以战败而死的,死于本国叛乱的,死于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之手的,特别多。难怪我们伟大的孔圣人的仁爱学说和治国理论没人听,因为他老人家生活在了那个疯狂的时代。当然了,也正因此,他后来才将精力转到了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发扬上,才有了儒家文化的国宝文化。
乱了四百年,老百姓好容易盼来了统一,可谁知道秦王朝的苛刑*同样让人没法儿活,于是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全国人民群起响应,很快就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秦朝成了一个只有十几年的短命王朝。
外国的情况也是一样。
古罗马的卡尼古拉王朝也是一个暴虐的短命王朝。
卡尼古拉的爷爷残暴地杀死了卡尼古拉的父亲,现在还多次向已经长大了的卡尼古拉下毒手,怕别人篡夺自己的王位。
一次,爷爷递给卡尼古拉一杯酒,卡尼古拉估计可能又是一次陷害,所以转手递给了旁边的一位宫女,结果这位宫女不敢不喝,喝了当场就七窍流血而死。
暴虐的爷爷教出了暴虐的孙子。卡尼古拉趁一次爷爷生病之机将爷爷掐死,当上了皇帝。
二十年的压抑和仇恨,使卡尼古拉的暴虐变得更加不可思议。他经常无缘无故地胡乱杀死大臣,还想出各种杀人的方式以及各种刑具,以杀人取乐。
后来大臣们将上朝叫成上刑场,谁也不知道活到哪一天,最后有一位勇敢的将军找到一个机会将这个与商纣王齐名的暴君杀死。
所以说,超越时间的永恒现在,就是醒悟出原来没有过去或未来,前面一无所有,后面一无所有,这正是死亡之境。
事实上,“死亡”就是涅槃之境,也就是“自我”大死一番,也就像波浪一样,只是一个幻象而已。
为什么波浪只是一个幻象呢?我们以为有一个单独存在的波浪,会不会有一个单独存在的波浪?能不能找到一个单独存在的波浪?慢慢去了解就知道原来孤立的“自我”就是幻象。不可能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波浪,这个波浪以为是一个真实的我,事实上是我们的幻觉,以为“我”可以单独存在,事实上是众生的错觉,我们、我、他的存在,我们每分每秒都跟整个法界完全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这个波浪不管是大是小、怎么变化,它一定跟整个大海是一体的,就是这里所讲孤立的“自我”只是个幻象。再来,它的死亡也是个幻象而已。因为波浪的存在是个因缘生、“缘生非真生”,波浪的消失是“缘灭也非真灭”,所以死亡也是一个幻象。
所以这个“死亡”不要以为是不好的“死亡”。这正是死亡之境,就是“自我”真的大死一番、涅槃之境。因为死亡也没有任何未来,都是活在每个当下,而每个当下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是随顺种种因缘的变化,所以整个生命才会真的生龙活虎起来。
我们必先安于一种没有未来的生活,才可能接受死亡。也就是爱默生所说:“活在超越时间的现在”。这里的叙述不要会错意,以为我们都不要规划未来,然后茫茫然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过一天算一天,不是啊!一个解脱者的生命,绝对不会消极、不会悲观,他是很快乐、解脱自在。
我们必先安于一种没有未来的生活,就是知道一样有明天或是下个礼拜,像我们课程安排一样,有下个礼拜我们还会再来上,但是我们知道明天、下个礼拜,还只是脑海里面一个概念,我们都是要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
如果我现在没有好好安住在当下,在担心着下礼拜,认为今天都讲完了、讲光了,我下个礼拜要讲什么?大家来这里就听不到什么,如果想那些的话,于是我现在会瞻前顾后,没办法全然的活在当下,没办法把该讲的深义讲出来。
活在一个没有未来的世界,就是要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包括我们对人、跟人家交谈,我们都要很真诚的当下交谈。
别人在讲话的时候,我们要真心的聆听。我们跟人家讲话的时候,我们要真心由衷的讲,而不是在讲话的时候,结果我们的心又担心着过去、担心着未来,没有真正安住在当下,我们的生命会过得很苦、很假、也很紧。唯有我们真正活在当下,没有“时间相”,才会全然的放松、解脱,我们生命的那种束缚、框框才会脱落掉,而真正的智慧才会显现。
“活在一种没有未来的生活”就是活在超越时间的现在。唯有这样,我们才会轻松、解脱自在,生命的智慧才会发挥出来。
自从根本界线一出现后,人们便开始拒绝死亡。因为“自我”一出来,我们就会贪生怕死,我们就会害怕消失,我们就会否定现实的一切,我们就会变成开始拒绝死亡,拒绝过一种没有时间的生活。于是,我们需要时间,需要创造时间,我们就这样活在了时间之内,我们的生存就变成了我们的唯一希望。
可见,我们所说的“生存”就是贪生怕死,正因为我们贪生怕死,所以我才要想生存下去,于是贪生怕死变成了我们唯一的希望,我怕断灭空,我们怕“无我”,于是时间就成为了我们所拥有的最大珍宝,我们就赶快地追赶起了时间,我们就认为时间就是金钱。
正因为我们把时间当成了金钱,所以“我们要赶快啊!赶紧啊!一直在追啊!抓啊!”正 因为我们不断地去追时间,结果我们的生命就会越追越紧,越追越苦。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