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鼎派道医正统气功疗法养生术修炼秘法--天柱气功内丹术》
道家丹鼎派内丹术天柱气功秘法
上部功
《天柱气功阴阳采气炼丹诀功法:内丹阴阳采气》
一、养丹势:登灵坛定乾坤
口诀:面南正立身,拔背自含胸;
神定心气敛,功形貌亦恭。
动作:1、周身放松,立正面南而站桩式,舌抵上腭、呼吸自然、两目平视,含胸拔背,头如顶悬。
2、左脚从右脚前划弧向左横跨一步与肩平,两膝微曲。
3、接上势以命门为轴,逆、顺时针方向各旋转360度成定乾坤之式。
4、待上式定稳,调息静养,以聚精气神,数息3-9次,以养阳之清气循任督采炼周天。
二、釆地阴:培元阴采地气
口诀:九转采阴非等闲,起落运掌翻双肩;
环抱昆仑身宁静,培土生金息归田。
动作:1、接前势,翻两手外旋使掌心向上 ,指微曲,双肩向前向上托起,状似将地中之气捧起。
2、两臂以肩为轴,由后经前旋转一圈,两手随即翻掌为俯掌,掌心斜向下,朝小腹方位。
3、双肩自然向胸前剑突收回,松肩垂肘,胸前抱一球状。待心定气平意即降低其之精华,朝下
腹气海方向按压,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劳宫相叠,按入气海穴内。
以上动作3-9遍。
三、采天阳:聚元阳取灵光
口诀:双手擎天采元阳,方得神炁归命堂;
神清心静灵光照,古人炼丹体平常。
动作:接前势,翻两掌心向上,掌根对气海,继而两手从左右腰际托掌外旋45度,两肩项左右舒臂3次
缓慢平伸呈侧平举,掌心向上,向百会、天门灌气,经印堂、膻中 、降至气海穴内。
四、中下丹田运转:守中宫结紫丹
口诀:采天地之精气,取日月之光华;
得坎离真土基,三界丹归一身。
动作:1、接前势,两手相叠,右掌心贴于在掌背外,内外劳宫对置于气海穴内。
2、以气海穴下丹田为中心边际,由小至大摩腹运行,逆转36圈至中丹田;以膻中穴中丹田为中
心边际,由小至大摩腹运行,顺转36圈至下丹田,回归入气海穴。
3、以前腹内气海为中心边际,平运逆转行气36圈至后腰内归入命门穴;然后以后腰内命门为中
心边际,平运顺转行气36圈至前腹内归入气海穴。
4、以气海穴为中心、下腹周为边际,由小至大圆运逆转行气36圈至下腹周边;然后以腹周由大
至小圆运顺转行气36圈至腹内归入气海穴。
五、周天运转:紫灵丹运周天
口诀:古人留下采丹诀,采阴采阳从此越;
精灵紫气要凝结,朝朝暮暮炼勿歇。
动作:1、接前势,以下丹田为横轴,前升后降先气海后命门为中心边际始,从小到大9或36圈至会阴终提气
回下丹田归入气海穴;次后升前降先命门后气海为中心边际,经会阴始从大到小9或36圈终提气回下
丹田入气海穴。以聚阴精阳气疑神结丹,调炁毕,既感小腹炙热气感疑结一团紫炁金光球粒。再以两
手缓缓下移至曲骨部位,此时丹气也随之下降,即提肛,此丹炁经过上夹脊,上身柱,即以拔顶,微
低头让丹炁过枕骨上达百会。
2、用双手劳宫在百会,顺督脉经任脉护住紫灵丹降回丹田,依此循环9次。
3、收功:恢复养丹势护灵丹静养调息3-9次或36次,次以空心掌拍打通络手三阴三阳经、足三阴三阳
经行气过关。
此功法采用逆腹式呼吸。
阴阳釆气炼丹术为道家丹鼎派天柱气功的必修功法,是动炼内丹的主要功法。分为采天阳、采地阴、丹田九转、养丹势等整个过程,其核心是采、炼、运、养四字,采:即采天地之灵气,充我之精气神;炼:即以天地人三才之气为药物,以丹田九转为方法修炼内丹;运:即运周天,丹药在任督二脉烹炼;养:即疑神调炁结养灵丹。釆炼运养这四个字为动炼内丹结合静养的修练过程,也是天柱内丹术的特点。修练者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采炼周天之序,大大缩短了道家修炼内丹功夫的漫长过程。
下部功
《天柱气功静炼内丹术功法》
道家丹鼎派天柱静功即静炼内丹术,为历代仙家修道炼丹的重要功法。天柱内丹修炼分动炼和静炼两种,动炼即阴阳采气炼丹术,通过采天地万物精华之气动炼内丹;加之中部功天柱动功丹气运行返童功之导引通络和运功二十八势功法壮盛内气,经过一段功夫修练后,基本可达精气充盛、周天运行的境界。此时修练天柱气功静炼内丹术,由动入静,自可轻车熟路,水到渠成。大大缩短了修炼过程,省去了许多复杂的炼丹程序,这是天柱气功内丹术的一个特点。
天柱气功静炼内丹术包括守窍、结丹、周天运转、致虚等不同层次和步骤。具体练法可大体分为六歩如下:
一 、功前调正
1、正身:(1)盘膝安坐:单盘、双盘、自由盘均可。头颈端正,百会朝天,两目垂帘,舌顶上腭,下颌稍内收。表情自然,沉肩坠肘,虚腋,大椎穴处微向上提,两掌共叠,内外劳宫相对,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轻附于下丹田,或两掌心向上,置于膝上。松腰,消灭生理性前曲。(2)放松:深呼一口气,由上而下随呼气放松形体,可连续放松3或9遍。再呼气放松内脏,即意念在头、胸腹内脏器和骨髓,依次放松。直至肌肉松驰,关节松开,全身心放松入静,有飘飘然之感。(3)内照:先吸一口气,引会阴穴之气上至百会,再随呼气引百会之气下至会阴。使百会与会阴成一直线,上下相应。
2、正息:逆腹式松静呼吸,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丹田内转,呼吸要缓漫柔和,自己听不到呼吸之声。开始可只微用意收腹提肛,不可着意太重,或强力呼吸,影响松静。一般可在正身毕,即作9次松静呼吸以正息。
3、正念:正身和正息的过程即是放松入静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排除杂念,使心情平静如水。可闭目,眼球下转,好象要入睡一样,这时脑子中会出现一片空白。
二、疑神入穴.周天烹炼
1、疑神入穴,制心一处:随呼气将气降到下丹田,吸气时气向下丹田集中,呼气时觉丹田内有团气球转动。全身以下丹田为中心,气血向下丹田集中,两眼神光亦内视下丹田;待丹田跳动或有气球转动时转入下一步。
2、神气相抱,初见元精:意守下丹田,似守非守,勿忘勿助;于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之中感丹田中有极微极精,至妙至灵之气,氤氲不散。呼吸柔缓,似有若无。
3、气足冲关,升降烹炼:丹田精气满盈,自能气足冲关,精气沿任督二脉运转烹炼。初起可用意引导,吸气时气从丹田经会阴,过尾闾、挟脊、玉枕至百会;呼气时从百会至上丹田,经银交、鹊桥、过膻中、神阙,归入下丹田。
三、中下丹田.升降烹炼
1、意守中丹田:呼气时气降下丹田,先用凝神入穴制心一处法,使气聚下丹田。然后引气中丹田,开始意守,初起觉全身气血向中丹田集中,呼吸亦出入于中丹田,神光内视中丹田,每次意守10-20分钟。9天后,即不要着意太重,引气中下丹田,似守非守,勿忘勿助。每次意守30分钟。
2、中下丹田,升降烹炼:每次意守后,均要引丹气下降下丹田,如此升降烹炼,每次约30分钟至60分钟。
四、三花聚顶.炼神还虚
1、意守上丹田:随呼气将气降至下丹田,疑神入穴,待丹田有动时,将丹气随吸气引入上丹田,意注泥丸宫,神光内视,待神意入穴后,则似守非守,勿忘勿助;可进入物我两忘之境。
2、虚极无念,空中生悟:守上丹田日久,似守非守,物我两忘,最后达到无念,万相洞明,空中生悟,种种神通可见;可长期修炼。
五、收功
意念松静,呼气时意想身心放松,吸气时口中默念安静收功,松静9次。
六、功后调正
1、作摇晃功;正反各9或36次。
2、按摩膝关节、踝关节、上肢,轻摩面,可作外气按摩美容术等。
要点:
1、形体始终松静自然,不要过分拘于坐姿。
2、呼吸柔和缓慢,似有若无,但疑神入穴制心一处和引丹气运转升降时,可加重呼吸。
3、意念在疑神入穴制心一处时要重,待排除杂念后则勿忘勿助。引气运丹时意念较重,守上丹田则似守非守。就上中下丹田来说,意念由重到轻,以至无念。
4、出现动触幻觉时勿惊亦勿追求,随其自然。
5、通周天要待内气充盛,自欲冲关时加以引导。
6、根据各人情况不同。各期修练时间长短可灵活掌握。
作用:
1、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2、诱发潜能,开发智慧。
3、明心见性,洞明宇宙。
功理:
静炼内丹功是天柱气功的后期功法,在动功修练的基础上修炼静功,较易收效。功前调正即“三调”,正身、正息、正念的过程,也就是放松入静的过程 。正身是作身体、姿势方面的准备。有意识的随呼气使身体和内脏的一种放松法,放松比较彻底。身体和内脏向下松沉,气血亦随之下沉,精气归宅,达到上虚下实。意念百会与会阴连成一直线,可使上下气机相通,保持形体中正顺遂。呼吸要求柔缓细长,有利于入静,并降低氧耗量,有利于能量保存。九次松静呼吸是进入守一的前奏。作好正身正息基本可达松静之态,眼球下转,迫使入睡法,可进一步排除杂念,放松入静。疑神入穴、周天烹炼,是小周天功法,是炼精化气阶段,其中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意念和呼吸关注下丹田,制心一处是为了进一步排除杂念,制服妄乱之心,专一守窍。训练意念的专一性,可诱发意识能。但此期不可过长,过长则因着过重,不利于内丹修炼。第二个层次是似守非守中初见元精,元精为真元之气,藏于肾,在似守非守中可激发肾间动气、氤氲真气。精气因守窍而逐渐积聚于丹田,加之动炼内丹,采入天地万物精灵之气,天地人三才之气抟聚,较易凝结成丹。第三层次,丹田精气满盈,则聚气冲关,循小周天运转,此时加意运转烹炼,呼吸亦相配合,采用武火烹炼,可得灵丹“小药”,行功于内,能治自身百病。
中下丹田、升降烹炼,为炼气化神阶段,以下丹田为炉,中丹田为鼎,为小炉鼎,大周天。呼吸和意念即火候。引丹气在中下丹田升降烹炼。金丹逐渐凝为粟粒,得灵丹“大药”,能运功于外,可疗人间诸疾。
三花聚顶、炼神还虚,为内丹术之高级阶段,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精气神聚集于玄关一窍,称三花聚顶。意守玄关,意注泥丸宫,意在打开关窍,使神妙之窍得到激发,适时返观内视,照察内景气脉运行。第二层次为致虚极、守静笃,从有为到无为,此时可达不知身之所在,不知物之所在,与宇宙溶为一体的境阶;在杳杳冥冥之中可出现仙界长生的修真境象及许多功能。第三层次为还虚合道是气功的最高境界,达到完全无念,思维停止,此时显出真心,证见本性,如宝镜重光,空中生悟,洞明宇宙及人生。
总之,天柱气功静炼内丹术,以天地人三才之气为药物,以丹田为炉鼎,以神意呼吸为火候,初起以意念和呼吸运丹、炼丹,久则意念全无,亦不知呼吸之往来。修炼的过程是由有为向无为,由修命向修性的过渡,最后达到明心见性、空中生悟,修真宏法、合道成圣才是气功最高境界。
附中部功:天柱气功运功二十八势功法口令词
第一式、疑神守窍势
预备,双足并拢,足趾抓地,头部正中,百会朝天,双目微闭,轻叩齿,舌抵上腭,劳宫相对,轻附于下丹田,松肩、松腰、松胯,双膝微曲,全身放松,松静呼吸三遍一、二、三。
第二式、运转乾坤势
以膝为轴,带动腰胯逆时针方向运转一圈,重心右移,左足并肩宽迈开一步,重心左移,顺时针方向运转一圈,成养丹势松静呼吸。
第三式、运功布气势
翻转掌心,两侧分开,顺肋升提,平叉托肘,运掌两侧,向上环抱球,贯气百会,导气下丹田,左下布气 、右中布气、左上布气。
第四式、布气连环势
左足外摆90度重心左移,右上步翻掌成上托下接气,左推掌、右推掌。
第五式、合气横云势
右退平步抱球右转,左横云、右横云。
第六式、内外圆手势
两掌由内向外圆手两遍一、二,由外向内圆手两遍一、二。
第七式、左右太极势
正抱球,左运球、滚球,右运球、滚球,左转身抱球至中位。
第八式、布气连环势
左足外摆90度重心左移,右上步翻掌成上托下接气,左推掌、右推掌。
第九式、周天云手势
左臂松下,一阳升起、阴精归宅 、圆融先天、托住后天、提气丹田、撑固元气、推运气血、渡却病气;右臂松下,一阳升起、阴精归宅、圆融先天、托住后天、提气丹田、撑固元气、推运气血、渡却病气。
第十式、移星换斗势
右足外摆90度重心右移翻掌,左上步内钩270度重心左移,右转身外摆180度,成左托气、提撑、推掌,右前步内钩90度重心右移,左转身外摆90度,成右托气、提撑、推掌。
第十一式、布气连环势
重心左移,右上步成上托下接气,左推掌、右推掌。
第十二式、云盘献果势
右退平步、左足内钩90度,后捞气,前平托肘。
第十三式、运气通关势
运掌两侧,左右舒臂下蹲两遍一、二,运掌提气上升两遍一、二。
第十四式、布气连环势
重心左移,右上步翻掌成上托下接气,左推掌、右推掌。
第十五式、舒臂担山势
看右舒臂、看左舒臂,反转身右钩左摆各90度,看右舒臂、看左舒臂,反转身左钩右翘各90度成反抱球势。
第十六式、移星换斗势
右足外摆90度重心右移翻掌,左上步内钩270度重心左移,右足外摆180度,右转身、左托气、提撑、推掌,右前步内钩90度重心右移,左足外摆90度,左转身、右托气、提撑、推掌。
第十七式、布气连环势
重心左移,右上步成上托下接气,左推掌、右推掌。
第十八式、采气问路势
重心左移, 右退平步,右釆气归丹田,重心右移,左足内钩90度,身体右转,右足外摆90度,两手成低大抱球势;左采气归丹田,重心左移, 右足内钩90度,身体左转,左足外摆90度,两手成低大抱球势。
第十九式、布气连环势
重心左移,右上步翻掌成上托下接气,左推掌、右推掌。
第二十式、运气穿针势
抬左肘,两掌心朝左立横掌,重心后移下蹲成左布气拉掌,重心前移穿针回升两遍一、二,右足内钩90度,身体左转,两臂松下,左足外摆90度;抬右肘,两掌心朝右立横掌,重心后移下蹲成左布气拉掌,重心前移穿针回升两遍一、二。
第二十一式、移星换斗势
左足内钩90度,朝右转身翻掌,右足外摆180度,左上步内钩270度,右转身外摆180度,成左托气、提撑、推掌,右前步内钩90度重心右移,左转身外摆90度,成右托气、提撑、推掌。
第二十二式、布气连环势
重心左移,右上步成上托下接气,左推掌、右推掌。
第二十三式、仙人解脱势
右退平步采气,左足内钩90度,身体左转,右贯气下丹田,左托气穿针,右渡横掌;左转采气,右转身贯气下丹田,右托气穿针,左渡横掌。
第二十四式、布气连环势
左足外摆90度重心左移,右上步翻掌成上托下接气,左推掌、右推掌。
第二十五式、换位坤慧势
右采气左转,左贯气通脉右转,右足外摆90度重心右移,左上步内钩270度,左采气右转,右足外摆90度 ,右贯气通脉左转,左足外摆90度重心左移; 右上步,右采气左转、右足内钩90度,左贯气通脉右转,左采气右转,右贯气通脉左转。
第二十六式、万法归宗势
身体右转成左伸掌,右足内钩90度,身体左转成右伸掌,左右运掌下蹲二遍一、二,摔肩振掌。
第二十七式、丹气元功势
右退平步,重心右移、左足内钩90度捞气,压气。
第二十八式、 调息还原势
捧气归丹田,重心右移,左足并拢,全身放松,松静三遍一、二、三,引气归丹田,双臂松下、收功。
浙江温岭市圣道气功医疗养生研究所所长--临床高级气功师天柱功传人弟子陆文军即陆绍师于2013年11月3日整编出《丹鼎派道医正统气功疗法养生术修炼秘法--天柱气功内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