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读分享✨
文/洞见
曹操病逝,曹丕的继任,是司马懿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曹丕对司马懿极为看重,继位没多久,司马懿就被其连连册封,官至副宰相。
他终于可以扭转过去处处受曹操压制的处境,迎来崭露头角的时机。
他为曹丕出谋划策,制定新政,创办尚书台,招揽了很多人才。
在他的稳扎稳打下,魏室的基业日益壮大。
可他丝毫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依然步步为营,谨慎行事。
公元224年,曹丕攻打吴国,任命司马懿为抚军大将领兵五千,镇守许昌,代理国政。
对于一个文臣而言,能执掌军权,本该是莫大荣耀。
司马懿却力辞不受,后来是被曹丕一句“如今册封你不是加以优荣,而是要你为我分忧”,才不得不担下重任。
何以如此?
因为他很明白,坐任何位置,都要用实力说话。
羽翼未丰时,自己最需要做的,就是放低姿态,养精蓄锐。
他在等,等一个真正可以展示他军事才能的时机。
直到七年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临。
公元226年,曹丕病故,年仅22岁的曹叡登基为明帝。
东吴孙权得知消息,趁乱出兵围困江夏城,幸得司马懿率军出击迎战,才得以大败吴寇。
有了这一赫赫战功,司马懿被升任为骠骑大将军,实至名归。
彼时,在同为辅政大臣的四人中,曹真与曹休都以善于带兵作战自居。
可过于自信的结果,却是连打败仗。
反倒是沉稳自谦的司马懿,胜仗连连,战绩彪炳。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知道自己不是对手,采取“坚壁拒守”的方法,不肯出兵。
由于后勤补给艰难,诸葛亮只得采用激将法,逼迫司马懿迅速出兵决战。
他命使者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女装,出人意料的是,司马懿竟不以为辱,欣然收下并穿在身上。
就这样,在两军相持于五丈原一百多天后,诸葛亮积劳而逝,司马懿借此打赢灭蜀之战。
在讨伐辽东战役中,司马懿同样采取了示弱战术,使公孙渊降低警惕,从而成功平定叛乱。
自此,他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彻底赢得了魏国上下的信服。
司马懿能做到与人交锋,不出败绩,关键在于他能看清自己的不足,认清自己的位置。
古语有云: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人太张扬,多源于自视过高,认不清自己的位置。
而当修为达到一定境界,自会甘于谦逊待人,克制律己。
麦熟低穗,人熟低头。
姿态放得越低,越能彰显一个人的格局和境界。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