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 注册

#你怎么看用啃老批评年轻人# (二)

头像
万巍
2024-03-12 · 大学教师
#你怎么看用啃老批评年轻人# (二) 上接(一) 而2000~2010年,正是中国70后和80后进入和逐步进入婚姻期→生育期的年龄和年代。1983年,是中国正式实行计划生育icon,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的元年。也就是说,2010年左右,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与第二代独生子女的更期年。 下接(二) 要说中国在21世纪的前十年,出现“啃老族”的原因,有很多。仔细分析之一,出自宏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和变迁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那就是一篇关于中国政经文变迁的大文。考虑到这些,我不想说的太深、太大,而只从一些大家都能看懂的多向问题,来展开分析和回答。这样就更加直白而接地气,也能对应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具象。 前面已经说过,1983年是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元年。而1983年后出生的人直到今天,已经历经了两代人。也就是说1983年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从1983年到2024年,现在又都有了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孩子。而新中国第一代人,是横跨新旧中国出生→成熟的成年人。而第二代人,主要是50、60乃至70后,他们本身的出生、成长和生活的年代,伴随新中国🇨🇳成立→家国贫困→团结奋斗→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的几乎全过程。 所以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人,他们历经了新中国🇨🇳最艰难的创业30~40年。1978年,中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时代,1983年成为了中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元年,却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如果,现在新中国第四代人的00后,不知道那段历史岁月,我建议你们看看有关新中国的社会、人口发展和变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包括视频。路遥的长篇巨著《人世间》和去年热映的同名电视剧,正是反映新中国一、二、三代人,尤其是第二代人那家长里短、家国天下、爱恨情仇波澜壮阔的以小见大的时代变迁的宏篇巨制。 而通过第一、二代的艰苦创业,第三代80后独生子女降生了,受教育了,长大成人了。当时在2000年前后,有一种广泛议论、讨论和说法,80后是“垮掉的一代”。因为他们和父辈、祖辈的第一、二代人完全不同,伴随着中国全面改革开放,中国大力发展、进步、跨越、腾飞,东西方文化交流、冲撞,他们正处在小中大学教育阶段,所以这种巨大变化,让老二代担心他们无法接过接力棒,继续让中国快速进一步发展和强大。事实证明,80后面对这种必然担心,却并没有垮掉,终成既见证和接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又接过和担负起中国伟大复兴的重担。 既承接又推动中国,他们这第三代人→第一代独生子女,又正因为这种两面性,在中国富裕起来后,他们把对自己的孩子→第四代孩子的爱,变得如同时代中国的巨变,已经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一些爱,转变成对自己的孩子→第二代独生子女具有溺爱特征的无条件的爱。另一面,宏观上中国社会已经变得比之前富裕→已逐步消除绝对贫困而走向全面小康的快速进程中。 所以,作为父母长辈,自己吃的苦,自己奋斗所带来的改变和富裕,更多地给予自己的独生子女、子女物质上的照顾和关心,更是80后为人父母者的共性。而在这种心理和条件下,生育、哺育、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就更多了物质特征,而少了对孩子精神和意识特征的培养和教育。另一面,则又是中国社会不断的深刻变化,多元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娱乐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 从这一点上说,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被很多人用来发泄情绪,释放不快。但这虽很直白却很歧义。因“富不过三代”的原话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句话被传来传去慢慢就变成了“富不过三代”,同时意思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广泛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家庭的富足很难维持三代或更长时间。 其实,第三代父母→第二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冷静自省地好好想想,第四代独生子女、子女如今的啃老现象→啃老族的出现、存在和发展,跟你们、我们的教育培养有很大关系,甚至是第一原因。因为,我们才是父母、长辈,才是孩子的第一且直接的哺育、教育者。 客观、冷静地自省反思,要寻找年轻人(第四代中国人)的啃老现象→啃老族的问题原因,必须从成年人的父母长辈是根源、是主因客观事实的根上挖起,否则就是逃避主因,否定客观,就无法继续再继续辩证客观分析下去。 (未完待续)
#你怎么看用啃老批评年轻人# (二)脉脉
阅读 5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
热门人脉圈
    头像
    我来说几句...
    脉脉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