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 注册

济南施工坍塌事故一实习生被追刑责事件网络情况复盘报告

头像
周刚
2024-06-06 · TAE销售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一、情况概述

20231230日,济南市历城区一个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大明湖排水分区PPP项目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近日,济南市发布相关事故调查报告。报告中称,一名在工区项目部担任质量员的实习生,因未及时将重要停工指令传达到施工队伍,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建议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习生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引发网友热议。530日至66日,围绕该事件共产生相关舆情信息8.6万余条。

二、舆论发展

                                             

531日,中国基建报发布报道《济南大明湖排水分区项目12·30较大事故查明,致3死,多人被处理》,该报道引起舆论关注,舆论指出“实习生拿着低廉的工资,承担了本不该属于他的刑罚”。随后,部分自媒体发布相关信息,主要为土木、建筑类自媒体账号,如“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土木论坛”“鄢工来了”“土木吧”等,其文章关注重点为“实习生被追刑责”,如《土木吧丨未及时传达指令?实习生获刑》《停工令未送达,项目实习生被判刑!!!》。相关报道引起部分舆论关注。

61日至63日,部分媒体报道该事件,如奔流新闻、上游新闻发布报道《济南历城坍塌事故调查报告:3人被建议追究刑事责任,含1名实习生质量员》。该阶段,事件传播范围主要在土木专业学生以及从业人员内,信源主体仍为土木、建筑类自媒体账号。

63日晚,上游新闻报道《施工责任事故为何建议追究实习生刑责?官方:重要法律文书未及时送达》,官方回应该事件。

64日,澎湃新闻、天眼新闻、顶端新闻等媒体转发相关报道《施工责任事故为何建议追究实习生刑责?官方:重要法律文书未及时送达》。#施工坍塌事故实习生或被追刑责#热搜第1 名,阅读量2755.9万,讨论量2.1万,互动量16万,原创4733#官方回应施工坍塌实习生或被追刑责#热搜32 名,阅读量2755.9万,讨论量1亿,互动量5.4万,原创550。该事件引起更多舆论关注。部分媒体深挖背景,如澎湃新闻发布《#施工事故实习生被建议追刑责背后#19天未消除的隐患和层层失守的监管》。除相关事实报道外,多家媒体发布评论报道,如:新京报《实习生被建议追刑责,莫轻言是替罪羊”| 新京报快评》;澎湃新闻《法治课|实习生为事故承担刑责是背锅?律师:实习并非免刑护身符》《施工事故实习生被建议追刑责背后:19天未消除的隐患和层层失守的监管》。

65日,围绕该事件,网民持续发声,舆情热度持续走高。同时,“红桃云瑾”“耿直的MT40”等微博大V账号对事件细节以及舆情发酵过程进行关注分析,相关微博引起舆论关注讨论。此外,多家自媒体账号发布相关报道,如《济南坍塌事故调查报告来了,实习生这个锅有点大吧!为什么定性为实习生而不是临时工呢?》《济南坍塌事件让实习生背锅?他的命运从此被改写,责任在他吗》《坍塌事故为什么要追究实习生责任?》《闹大了!坍塌事故被追刑,实习生算不算背锅侠?评论区说出真相!》等。

66日,自媒体账号仍在重复发布相关文章。此外,工人日报发布《工人日报e网评丨争论实习生是否背锅,是在关切事故问责的精准》文章。

三、舆论声音

一是质疑实习生背锅。从舆论情况来看,该类舆论声音是此次事件中的主流舆论声音。在事件发酵前期,一些土木工程领域的网民就对此发出质疑,认为实习生被推出来承担主要责任,为领导“背锅”,如“实习生当天晚上有没有把停工令送达是整件事中最不重要的一环,结果却是他受处罚“这个实习生才是最亏的,估计他都不懂这些安全条例,刚走出校园就进去了,可惜啊”“实习生拿着低廉的工资,承担了本不该属于他的刑罚,这公司太缺德了,挖机司机怎么不判刑”;此外,有舆论称实习生拿到好处顶锅,如“他已经拿了500万”等。

二是关注土木专业的招生。在该事件发生后,一部分土木专业的学生表示这就是土木的现状,并自嘲“这怎么不算是铁饭碗”,同时劝告转行、不要报考土木专业。另一部分网民则表示今年土木分数线要降低,并称该事件为“招生减章”。

三是对官方说法和媒体评论表示质疑。“停工通知发得太及时了,及时到可能是补发的”“我们工地昨天出事,立马停工,我几分钟内就收到通知,最迟的工地班组十几分钟内知道,不看信息的挨个打电话,然后班组长立马撤退工人,不一会功夫全部停工了。没见到停工书面文书,要事后补”“我也是从业人员,停工令这么大的事,不可能只依附于纸质版”“要停工,第一时间就会各负责人就会在群上收到信息”。

四、研判分析

(一)官方声音与主流舆论出现分歧

综合来看,在事件发展中期,舆论关注该事件的讨论出现分歧,特别是在主流媒体报道和民间舆论中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主流媒体如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发布评论文章都表示,从责任来看,该实习生确实存在问题,不应该因为“实习生”身份模糊其错误,如新京报评论认为“追责并不代表找人‘背锅’,实习生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在法律上并不存在任何障碍”“尽管实习生可能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及工作性质存在差异,通常扮演辅助或受指导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习生可以完全豁免责任”。工人日报评论认为“不管是实习生还是正式工,都是责任重大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不容有失”。而主流舆论以及自媒体则多数持反对意见,舆论认为,一方面从时间角度来看,领导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之间有充足时间,但一直挤压到事故发生前一天晚上才做出决策,舆论质疑该决策为事后补办,并坚持认为实习生为领导“背锅”;另一方面,从惩处结果来看,即使该实习生存在失误,也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官方声音与民众舆论的分歧,可以看出,民众对官方的回应以及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并不买单,个别偏激言论表示相关说法“荒谬。一方面,在往期负面事件中,“临时工”担责的案例过多,已经导致舆论对此言论存在天然的对抗情绪。另一方面,官方的回应以及媒体的评论,并不能完全从事实、从逻辑上说服舆论相信其说辞的合理性。

(二)从业内关注到全民讨论,话题“破圈”

在舆论发酵前期,该事件主要在业内,一方面是官方发布相关通报,另一方面是土木、建筑行业自媒体对实习生担责表示质疑。在经由媒体报道后,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引起更多舆论关注,话题得以破圈。综合来看,该话题“破圈”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事件本身存在较高敏感性。一方面,在过去的负面事件案例中,责任被推到 “临时工”“实习生”身上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舆论对此说辞十分敏感,容易引起质疑。另一方面,在相关通报中可以看到,虽然多人在此事故中被处理,但以“政务警告处分”“谈话提醒”“罚款”为主,而实习生却“被历城区公安分局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或将追究刑事责任。这种对比也增加事件的敏感度。因此,在经过媒体报道、官方再回应后,该话题得以“破圈”,更多舆论开始关注到该事件。

二是官方回应引起舆论质疑,推动话题“破圈”。官方在回应中称“因为一个重要法律文书交办给他,让他当日送达,但因为他个人原因没有送达,第二天就发生事故”,因此认定其“负有主要责任” “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但该回应又引起舆论更多疑问,如质疑从发现问题到递送文书中间间隔19天,这19天中为何没有采取措施。以及质疑施工方的负责人员为什么夜里让实习生去递送文书。相关话题又引发新的讨论,推动着话题热度的上升。

五、总结

综合来看,该事件中,官方态度和主流舆论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自媒体对话题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部分自媒体带着鲜明情绪色彩的措辞更能引起舆论情绪上的共鸣与发泄。另一方面,是因为官方的回应并不能合理的对现有问题进行解释,甚至引发更多的质疑。由此可见,官方对事件的回应不仅需要及时,更要有效,能够合理回应舆论的关注点,否则,只会陷入“塔西佗陷阱”。


济南施工坍塌事故一实习生被追刑责事件网络情况复盘报告脉脉
阅读 22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
热门人脉圈
    头像
    我来说几句...
    脉脉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