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约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只有深圳市三分之一大小,却涌现着各种机会,是企业出海东南亚的重要市场。
2020年,腾讯拥有了第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员工,东南亚地区业务从这里开始。如今,腾讯新加坡员工的人数已经达到几百人。
4年间,腾讯新加坡从只有几张桌椅壮大到中心商务区的办公区,见证了许多人的汗水、喜悦和梦想成真。我们采访了其中的6位,他们分享了自己在腾讯新加坡的故事。
这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回答了当一家公司决定出海后,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Ben是腾讯新加坡的第一位员工。刚入职时,他甚至怀疑了自己的眼睛——没有办公室,没有其他同事,“我不得不回头看了眼Offer,的确写的是腾讯”。
那是2018年,Ben加入微信支付,负责微信支付在东南亚的业务拓展。像大航海时代第一支远征队一样,Ben要奔赴新加坡和东南亚各个国家未被微信支付覆盖的角落。早期很长一段时间,这支队伍成员只有Ben1名,顶峰时也不过4名。
早些年在东南亚,微信支付作为一个外来者,要打破一直以来海外电子支付消费中银行卡为主流的市场认知,还要让当地市场和店家信任这种远道而来的支付方式,甚至解答商户“我已经接入了丰富的支付渠道,为什么还要接入WeChat Pay”的问题。
留给Ben的时间很紧迫,2018年的新加坡,街道上已随处可见友商的宣传广告,而Ben还要耐心地给客户介绍“腾讯/Tencent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微信是什么”。
最早期,Ben经常每天随身携带着许多物料—— 带微信支付品牌标识的易拉宝、亚克力立牌、宣传海报等去挨家挨户地做推广。有些问题在一天里会重复几十遍,“微信支付是什么"" 为什么要接入微信支付”“扫码领红包是什么意思”。一座座商场里上百家商铺全靠实地拜访沟通,用脚覆盖。
业务刚起步阶段,团队人员比较紧缺,Ben每天都要和2、30个不同国家的机构、商户、合作方沟通合作,偶尔还需要接听和处理来自各方各类型的投诉。
“坚持下来的理由是因为认可微信的理念。我是加入微信后才知道张小龙对团队的理念,对团队的管理方法我都很认可。我对我当时的工作状态其实很享受,因为能够在这样的公司文化背景下,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我会很珍惜这种体验。”Ben说。
微信支付在推广时期推出了一系列生态玩法和政策吸引商家,也同新加坡许多机构等达成合作,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当地新闻里、电视上。疫情时期,为了帮助滞留在新加坡的中国旅客,微信迅速推动市场上线了相关的外卖、配送和点餐小程序,让商家入驻,方便在酒店隔离的中国人点外卖。微信支付也很快接入了Hawker centre(新加坡当地的小贩中心)的场景,让那些没有现金支付习惯的中国游客可以在新加坡游玩时,有更便利和更丰富的选择。
在疫情期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微信支付在新加坡的市场份额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感受到使用微信支付的便利。从2015年在香港开展第一个境外试点开始,时至今日,微信支付已经支持74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合规介入,支持31个币种的交易。
Ben 近期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开始连同负责北美地区的业务 。因为频繁出差,在腾讯新加坡搬迁新大楼后,他只是简单收拾了工位。这位勇者和他精锐的队伍似乎永远在路上,如今他们又要启程,去抵达新的远方。
2021年7月1日,Ken来到腾讯新加坡位于wework的办公室。与国内偌大的园区、高耸的大楼不同,眼前的一切看起来都显得朴实无华,一片几乎看不到腾讯logo的桌椅,几间不太大的会议室。这位刚从谷歌离职的拓展总监不禁想起戴维·帕卡德——他在创立惠普时租下汽车车库当工作室。
2021年位于
wework
的
办公室
同朴素的办公室一样,Ken所在的CSIG(Cloud and Smart Industry Group)团队也只有不超过30名员工,整个腾讯新加坡也不过100人。但对Ken来说,“从0到1”有极致的吸引力。“在曾经的公司就像大池塘里的小鱼,而在腾讯就有点像小池塘里的大鱼”,他希望自己不再只是庞然巨物上的重要螺丝钉,因此加入腾讯新加坡CSIG团队,作为一名leader带领团队拓展东南亚云业务。
与创业公司没什么不同,Ken需要为团队招兵买马。最初,无论过往的团队还是其他友商,只要候选人负责与“云”挂钩的业务,他都会很感兴趣地接触一番。细腻的人才挑选则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
“在人才纳入到团队后,我的风格尽量给予需要的指引,但是尽量不微观管理 , 尽量释放他们去高飞但是大方向、checkin和coaching也非常关键。”
Ken非常喜欢Steve Jobs乔布斯的一句话:“It doesn't make sense to hire smart people and then tell them what to do , We hire smart people so they can tell us what to do(雇佣聪明人告诉他们怎么做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雇佣聪明人然后让他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但也有需要他出面的时刻。Ken的团队里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了不同的工作方式。到一些紧急的工作,Ken还要平衡事件的轻重缓急与团队中WLB的文化。
三年里,经过团队与业务的持续耕耘,腾讯云在东南亚的业务体量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我们不仅成功地合作了数个标杆大企业,推动了生态环境的建设,更是成功推动了海外第一个分布式云,与Global Resources Management Sdn. Bhd.(GRM)签署战略协议,帮助GRM在马来西亚建立由腾讯云支持的GRM专属数据中心。另外,就在刚刚结束的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腾讯云日活动上(Tencent Cloud Day Malaysia, Tencent Cloud Day Singapore),腾讯云还发布了最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入职三年后,经历了四次办公室迁移,团队也逐步更为庞大。未来,他们将继续一同踏上征途,去开拓那些尚未抵达的版图。
站在Capita Spring的40层,一边能望到新加坡标志性建筑——金沙酒店,另一边市中心流淌的车流与高筑的玻璃幕墙尽收眼底。
“为这窗景,我也要留下来”Mario想。那是三年前,他第一次踏进Level Infinite的新加坡办公室。
Capita
Spring第40层的窗外
腾讯游戏的出海业务最早从2008年的海外投资开始,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很长一段时间内,腾讯都只是作为被投公司的平台方,并不直接研发或发行游戏。随着腾讯游戏业务的逐步出海,成为兼具海外研发和发行游戏能力的游戏平台,是腾讯海外业务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个目标落在数据工程师Mario面前变成了具体的任务:推动王者荣耀国际服(Honor of Kings)出海。Mario很迅速地在一周内和同事交接完工作,一个月内熟悉业务,leader在一次谈话中误以为他入职三四个月,问他感觉怎么样。“我只觉得试用期稳了。”Mario回忆说。
此后,《王者荣耀》作为拥有全世界最多玩家、平均日活量达1亿的游戏,陆续出海至中亚、欧洲等地区。2023年6月底,这款游戏开启了东南亚市场。
2023年3月,Mario和同事支持HoK上线巴西。上线之后,Hok的成绩远超他们预期,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不断地为这款游戏扩容,以便更稳定地接纳更多玩家。
与飞涨的用户量相比,让Mario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还是接过团队“季度之星”时。在追求降本增效的时代,Mario把部门的机器用量花费大幅降低,“每个月能省出一套房呢”他在采访时仍感自豪。同时,他还对实时计算的调度进行改造和优化,把数据输出的稳定性大幅提高。后来与一家海外工作室谈合作时,对方提出自己在迁移调度上的困扰,Mario直接给了解决方案。原本每天花4、5小时人工介入的调度,现在完全自动运转。双方的合作因此得以更进一步。
性格开朗的Mario是团队里的活跃因子,他会定期给同事过生日,组织团队聚会,有时也细致到向行政建议给公司提供瓶装水。同事们最常对他说:“还好有你”,他也从团队中收获里一群朋友。
团队聚会的下午茶
采访他的那天,他正在深圳出差,国内的同事们给他打包了一大袋鲍师傅糕点,希望他能带去新加坡分享。接下来,他要忙着去开各种分享会,“我永远能快速学到最前沿的技术”。
大楼开幕那天,Mario戴着企鹅发箍,穿着迎宾飘带,还有机会与自己的偶像握了握手。
Rui也是腾讯云事业部的技术人员,他在新加坡的故事没有任何铺垫,开篇就是重头戏。2020年,入职一周,他就被推到了一位大客户面前。
他还没和新团队照面,甚至连系统都没熟练,却被拉入会议群,要帮大客户解决许多故障。Rui不免紧张与焦虑。好在群里领导、同事都在,他接不上话的时候大家都会帮忙,一点点地他开始掌握沟通主导权,“你就感觉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Rui与同事们
的合照
团队内的信任悄无声息地滋长。每次项目出现问题后,解决是首位,“我只要找相关同事,他不会先问,先自证,也不会先怀疑我的判断,只会第一时间查看问题,然后修补。”
Rui也得到了团队的认可。他讲起自己在腾讯新加坡最有成就感的事是,聊起某个的相关产品,无论是在新加坡,还是在深圳,同事们都会提起他的名字。他负责支持的一款腾讯云下的VPN网关产品,在6个月的时间里,不断的对齐客户需求,以及发掘其他云厂商的缺陷问题,促进该产品从1.0版本迭代到3.0版本,让每个月的故障工单减少了一半的量,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的问题,也同时赢得了同事和客户的口碑。
Chujun是WeChat团队的一名数据科学家。她经历了WeChat出海、独立运营的全过程,“就像是开荒的感觉”她回忆道。
2020年,这名自初中开始就在新加坡留学和成长的中国女生,经历了新加坡企业的种种后,决定投身中国互联网的出海事业。Chujun从小就是腾讯游戏的爱好者,甚至一度当上过游戏版主,对游戏的喜爱也生长出对背后公司的向往。在看到腾讯新加坡招人时,她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
彼时,腾讯新加坡办公室看起来“就像一家创业公司”。除了几张桌椅,办公室里空空荡荡,看不到任何腾讯logo,甚至连部门都不齐全,她在独自一人工作两周后才迎来了第一位新同事。
wework时期的办公室
一切几乎从零开始,包括Chujun的工作任务。“大家都说我们是站在微信巨人的肩膀上,但挑战是能否承接住巨人给予的福利。”Chujun说。她形容自己所在的WeChat团队任务:“两年内要赶上发展了10年的微信。"
2021年,WeChat开始了独立运营。正值疫情,她只能和国内的微信团队线上沟通,协作效率并不理想。遇到困难,更多时候她都想着先靠自己解决,“哪怕是个笨办法”。为了建设WeChat数据特征,她和一名同事在4个月里不得不手动制作600多张数据表格,每天都互相说一句“加油”。
新加坡团队跟国内团队一起过年会
2021年年底,WeChat独立的风控策略正式上线。Chujun和同事们一起去KTV庆祝,五色灯光笼罩的包厢里,几个人大声唱着五月天的《离开地球表面》,“丢掉电视,丢电脑,丢掉大脑,再丢烦恼”。后来这首歌成为这个团队每个项目启动前的必唱曲——他们想一直延续最初的那份热血和成就。
一年之后,WeChat完成了安全风控的独立运营,到2023年基本完成了海外的独立运营。去年10月开始,Chujun所在的团队开始专注完善WeChat用户体验。微信作为国内社交软件,在注册时设置了“用户验证”步骤。但在国外,对于许多人来说,注册WeChat更像一个与中国人开始做生意的起点——他们很难找到一个WeChat好友来帮助自己验证。Chujun的团队及时发现用户体验中的痛点,新增“银行卡验证”、“微信支付验证”为新的两种验证方式,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自行选择。同时,他们也优化了相关界面体验以及相关文案,提高了WeChat用户整体的注册体验,让外国用户(外卡/游客等)在中国使用WeChat更加顺畅。
现在,Chujun已经在腾讯工作了三年。和刚入职那天不同,那间看不到任何腾讯logo的办公室几经搬迁之后,如今已被WeChat的绿色标识填满——从墙角到玻璃门,再到会议室。
2019年的夏天, 飞机穿过马六甲海峡,落地新加坡樟宜机场。Emma要在这里开始全新的生活。她都在腾讯深圳总部上了10年班,是一名资深员工。第10年,她希望自己能投身全新的挑战,于是跟着腾讯在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布局来到了新加坡。
初到新加坡,服务于Admin部门的Emma敏锐地发现频繁的搬迁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巨大的挑战。最开始,腾讯新加坡团队的办公环境十分简陋,甚至需要与其他公司共享办公室,有人形容它就像创业电影里的开端。时间推移,业务扩张,越来越多的员工填满了这里,公司需要一个新的办公地点——一个稳定且宽敞的办公室——这对腾讯新加坡的每一个员工都很重要。
Emma与同事们
的合照
完成这场搬迁并不容易,Emma和团队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需要重新联系新的设计供应商,在三周半时间里敲定设计、施工方案,为搬迁做好一切准备。
“资源匮乏的时候,总部行政HR团队所有的跨国支持都是毫不吝啬的——第一时间能够提供各种资源给到我们,我们像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团结紧密。”她说。
在新加坡当地,菠萝谐音“旺来”,乔迁时把它滚一圈,意味着好运滚滚来。
Emma记得,凯德办公大楼CapitaSky 定案的那天是新加坡早上的六点。汇报完之后,她和团队从会议室出来,刚好遇上日出——天上流动着粉红的云霞,朝阳热烈深邃,投射在玻璃幕墙上,眼前的摩天高楼全披上耀眼的金光。
日出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她由衷地祝福腾讯新加坡每一天都能拥有不重样的美好。
像这6位同事一样,腾讯新加坡的大多数人都是从一张空荡的办公桌开始。
有人笑称自己是“游牧民族”——历经几次搬迁,桌子越来越大,腾讯的logo也越来越显眼。也有人自诩“一个人顶一个团队”——后来同行的伙伴越来越多,努力然后成功的信念却一直保持至今。
腾讯新加坡:上更高的楼,看更广的海脉脉
END
阅读 658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