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项目成功实施为何困难重重?
一个企业的管理发展通常会经历这样几个历程:不规范,规范,标准,精细(定量,数字化),并不断循环优化。而ERP系统的实施,基本上是从不规范一步直接跳到标准化管理、定量管理,完全是实现企业管理的三级跳,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企业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才不至于陷入实施的泥潭。
实施的艰难可以从这两点来一斑窥豹:
管理的基础。包括物料资料、BOM技术资料、各类账务、各类单据报表、业务流程等等,不仅工作繁杂,业务量巨大,更艰难的是梳理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谈论ERP时是阳光明媚,真正实施到细处,才发现如入地狱,苦不堪言。
实际运行中种种困境的排除。ERP的运行过程也就是企业整体业务体系运行的过程。ERP软件是一套精细化管理系统,很容易暴露管理、运行、操作中的漏洞,ERP系统不亚于一座管理显微镜,不仅放大了管理问题,也放大了矛盾冲突,这就大大增加了ERP实施的困难程度。
员工为何会抵制ERP系统的实施?
对此,我的分析是:
实施ERP系统之前,将ERP描绘成“救世主”,似乎只要实施成功ERP系统,一切操作困难就迎刃而解。结果现实却并非如此。
实施前期要梳理大量基础资料,工作量巨增,尤其是手工账与系统账同步并行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很不习惯,不能短时间内适应,产生烦躁情绪。
ERP功能比较强大,大家一时难以掌握,产生焦虑,甚至恐惧情绪。
项目组实施策略出现失误,导致实施进程受阻,累及员工,包括返工、加班,甚至错误处罚。
规范操作,强制执行,给员工压力太大。没有适当舒缓员工紧张情绪。
项目组没有很好培训、指导员工,尤其是在员工出错、失误时没有及时指导、帮助员工。
没有将ERP系统实施对员工的好处解释清楚,更没让员工从内心接收ERP系统。
ERP系统实施后,为什么会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ERP系统实施后,对操作人员要求更加严谨、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容易焦虑,甚至恐惧,继而产生抵触。
中层管理人员不熟悉、不精通ERP系统,总感觉似乎失去对员工的管控“权力”,出现系统问题也搞不定。经过ERP系统马拉松式的艰难实施,产生疲惫感。
高层总觉得系统功能不够强大,实施结果不尽人意。诸多问题系统尚无法解决。
老板期望值太高,认为投入人力、物料、财力太多,投入产出不尽人意。另外,对ERP系统的各种非议,对实施成果信心不足。
最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人习惯于只盯着“问题”,忽视实施ERP系统的整体价值,尤其是对整体管理水平带来的进步和长期效用。
事实上,哪怕是在华为,其实施的IPD、SCM等集成系统,外界好评如潮。但如果去访谈那些系统实施者和使用者,相信也会给你抖出大堆的不足和牢骚。
随着ERP实施,为何反而觉得企业问题越来越多?
这个问题在流程优化中也谈过,但在ERP实施过程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今天再详细解析一下,重点是介绍一些破解之法,供大家实战中见招拆招。
并非原来管理问题少,只是很少有人愿意揭开问题上面的锅盖而已。而ERP实施是一项严密的管理梳理工程,将所有的问题,包括历史上的和目前的所有业务错误、操作失误,一下子都赤裸裸地暴露在大家面前,大家一时也很难以适应。
ERP系统是一个严谨的业务系统。原来人为操作可以马马虎虎的问题,在ERP操作中表现出来的就是错误。ERP系统就如同一个十分较真的人,稍有错误,哪怕微不足道,就会很快反映出来。这样给人感觉就像到处都是错误。其实真正的错误就是那几个、那几类,也许是操作人员一时解决不了很着急,有时又难免有些虚张声势、夸大其词。
解决老问题的同时,又会在不同发展阶段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管理水平就是这样解决问题、产生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中不断提升的。如果仅依据个别问题就由此下结论说ERP实施效果太差、ERP实施失败,这就很容易导致外行人一棒子打死内行人。最终会严重打击那些积极主动承担重任的人的工作热情。
暴露问题往往也是管理进步的开始,也是实施ERP的初步成效表现。我们应该冷静地分析清楚问题的本质,要研究清楚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已经暴露或新产生的问题。
越是最基本的东西,越是绕不过去,越是要首当其冲的解决,而且必须十分专业。比如研发的各种技术资料,仓库的各种物料账,财务的各种单据和科目设置,销售订单等等。这些看似简单,本身却十分繁琐而专业的工作,都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还极容易出错。即使是千分之一的错误,其绝对数量也不小,很容易让人感觉业务错误很多。这就更加要求企业扎扎实实去管理基础建设。
ERP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充分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任何环节的错误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环节,这就是ERP系统出错的放大效应。但只要对应错误源环节做好纠错,其他环节的错误也就自动消除。当然,如果不能够及时正确纠错,势必形成恶性循环,直至系统混乱、瘫痪。
有些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或者只是一些抱怨,是大家不愿意、不习惯、不熟悉新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家的逐步适应,这些抱怨都会越来越少的,但永远不会消失。一些操作性的问题,只需及时解释、解决即可。
冤为替罪羊:无论实施过程,还是使用ERP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会出错,遭人非议。出错往往不是软件系统,而是操作系统的人。系统代人受过,成了人推卸责任的替罪羊。
ERP系统成功实施后为何还会失败?
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已经成功实施的ERP系统最后又出现运行失败,根据以往经验,我认为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ERP实施团队人才流失,缺乏专业的团队来维护ERP系统的日常运转。
管理基础薄弱,没有持续改进。实施ERP系统时,进行过大规模的管理优化,但毕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些问题的不断积累,直至爆发,导致ERP系统错误百出,甚至瘫痪。
不能打持久战。ERP系统是一套严谨的管理系统,操作要求规范,严格按章行事。ERP系统实施后,如果没有严格要求,会逐渐出现信息错误增多,直至无法运行。
管理层不能更高、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来优化整个管理体系、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培养员工技能素质。导致ERP正常高效运转的条件逐渐恶化,直至ERP运行失败。
如何解决“外行领导内行”的困境?
管理者、领导者对业务、管理比较精通,在业务、管理解决方案方面要起到主导作用,领导者在ERP专业方面存在短板,但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威望,做好各个职能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做好对ERP专业人才的服务、支持工作。切忌不懂装懂瞎指挥。
作为ERP专业人员,ERP专业技能是其优势,但对业务、管理解决方案却是短板。要谦虚学习、消化各类业务专业解决方案;对于相对“外行”的领导,要尊重对方,充分借用领导的威望,即借力、借势、借威望,来有力推进ERP系统的实施。切忌对业务问题和管理问题大包大揽,喧宾夺主。
如何消除员工的恐惧、焦虑心理?
在ERP系统实施前期,员工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都是很正常的,必须做好适当的疏导工作。如果置之不理,或是处理不当,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多培训、指导员工,尤其要加大现场指导,及时帮助员工消除失误。
员工出现失误,要分析原因,不能一味处罚。如果是解决方案本身有缺陷,主管要及时检讨、纠正解决方案,并主动承担失误责任。
适当包容员工早期的操作失误,项目组、上级主管应该主动承担责任,舒缓员工心理压力。反之,上级推卸责任给员工,只能雪上加霜。
实施新的流程或方案,项目辅导人员一定要现场指导,而且还要坚持一定的时间。万不可让员工独立操作。否则,员工会恐慌,操作失败又会导致悲观情绪蔓延。
不要实施员工无法完成的方案。项目组成员、管理人员不能自认为简单,完全忽视员工技能和感受。
整个系统实施过程中,应该多奖励少处罚。每隔一段时间,适当放松或庆祝,尤其是阶段性大战之后的疲劳期。
老员工经验丰富却无法熟练操作系统,如何解决?
企业实施ERP系统存在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就是人人参与ERP 系统实施,必须人人能够熟练操作ERP 系统。
各部门、各业务环节,实际上存在大量经验丰富、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员工,逼迫他们操作ERP系统无异于张飞绣花。企业里有影响力的老员工一旦产生抵触情绪,对ERP系统实施的消极影响很快就变得明显。
解决方法是,适当调整职能分工(即职能优化),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老员工的优势,又能对ERP 实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企业的ERP实施、流程优化、组织变革、管理优化,实施内容基本相同,ERP软件只是一个工具,要能“为我所用、不为其所困”,我们要回归ERP本质,跳出ERP软件的“陷阱”,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至少不至于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