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 杨晓鹤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1995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携夫人到中国旅行,并为windows 95和office的业务入华融冰。
这趟旅行见闻,最令比尔盖茨惊讶的事情是,原来office在中国早已有了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求伯君和雷军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推出的WPS。当时,为了化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微软主动提出可以兼容WPS。求伯君欣然同意了office的协议。
但没想到的是,两年后windows97推出,借助这一经典系统捆绑销售office,office迅速抢占了全球办公市场。这时在国内市场,微软过河拆桥,中止了与WPS的兼容协议,被抛弃的WPS因此失去了市场主流份额。
当然,雷军在2002年又重新将WPS重写,并把WPS背后的金山办公做成A股市值第一的互联网公司,这些都是后话。
无可否认,office套件开创了国内企业电子办公的潮流,一份word文档记录,一份Excel表格统计,一份PPT演示,有多少企业至今还是这样的工作模式。
25年过去,微软再难在全球市场复制对WPS的“小聪明”了。2021年10月,欧盟对微软利用Windows捆绑销售Teams一案展开反垄断调查。国内市场并没有对Teams展开反垄断调查,因为Teams在国内市场近乎“小透明”般存在。
具体来说,Microsoft Teams是一个通信和协作软件,它集成了聊天、视频会议、 文件存储 、Office365等功能。今天,Teams在国内仅有部分外企在用,绝大部分企业使用的类似软件是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以及字节跳动的飞书等等,新一代智能企业办公产品。
而“钉钉们”也正在对Teams和Office365等产品降维打击。10月11日,钉钉总裁叶军在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汇报时,介绍钉钉的文档可以链接当事人,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找到文档,并且演示了可以自动生成多彩表格模板的斑马文档。
“钉钉做了这么多年的Word、Excel,今天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office,我们希望未来中国人的电脑不用装Office”,叶军对Tech星球说道。
虽然,叶军当时说这句话的语境,并没有帮助雷军“复仇”微软的现场话题,只是这一代互联网企业,或许都有超越强大对手的决心。
未来,中国4000万企业组织或许都不再依赖微软、Google等企业提供数字化办公能力。但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等产品,将如何主导这些企业的发展和演进,如何在沟通、组织、协同、业务、生态数字化5方面提升企业生产力,都值得关注。
钉钉、企业微信、飞书三款产品,就如同是阿里、腾讯、字节给国内4000万企业组织的“三个水桶”,企业用水桶提水“浇灌”业务。这三个水桶由刻有组织和业务等5个维度的积木构成,像水桶理论一样,各个维度的积木长短不一,造成提水多少也有区别。
来源:视觉中国
企业选择哪个水桶提水,也即选用哪型产品来决定未来的生产力演进方式,不再如上个世纪90年代只有office般没得选,只是更难选。
起点决定路径
国内企业移动办公平台起源于2015年,钉钉是那个开拓者。
很多人熟知钉钉的崛起标识,是马云在复星集团考察时,复星高管夸赞阿里的钉钉好用。得知阿里还有这一潜力产品的马云,回去开始大力支持钉钉的发展。
但钉钉创始团队最初建立起信心,其实是在更早时候的云栖大会上。2015年,做“来往”App失败后的陈航(花名:无招),在创立阿里的湖畔花园开始探索新的产品。当时钉钉还叫“工作圈”,能不能成大家都不知道。
就在这届云栖大会上,钉钉创始人无招在一个小会场内,向大家演示了一个“特异功能”。额外增加的嘉宾无招走在台上,给在场所有人打了个“电话”。实际上这是个免流量的通话功能,类似后来网易易信和中国电信合作的网络互通电话。
当会场所有人手机都亮起来的时候,和无招一起做“来往”失败的李雪,此时内心热血上涌。“终于看到一个大家都惊喜的功能,这次能成了”,李雪曾向Tech星球回忆5年前的那场首秀。
内部信心建立后 ,钉钉开始与康帕斯这家创业公司共创发展历程,其实这个偶然决定,奠定了钉钉的发展模式。创业企业的核心痛点需求是什么,钉钉就推出什么功能。从最开始的管理难出发,钉钉推出了打卡、钉一下,已读显示等功能,再到后来的HR、财务等等诸多能力,直到后来发现,企业的痛点诉求太多,钉钉自己做不完,于是推出了ISV生态平台,引入更多的第三方SaaS服务商。
当时,还有个小插曲,“工作圈”这个产品发展成功后,内部犹豫不决,是把“工作圈”并入“来往”,拯救后者,还是独立做企业级通信产品。还好无招后来决策做独立App,这才有了钉钉。
在大家认知中,钉钉也是如此定位,但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可能有些异议。因为早在2003年的9月9日,马化腾就在北京发布了企业级实时通信产品“腾讯通”(RTX)。这款产品概念过早,在市场上并没有掀起什么水花,后来变成了腾讯内部的通讯产品。
后来腾讯推出过企业QQ,微信也推出过企业号,最终在RTX的基础上,微信团队在2016年推出了企业微信,腾讯也确定了这款产品将与钉钉厮杀。
在2017年12月,Tech星球在采访企业微信产品总经理黄铁鸣时,其提到微信事业群也在同年11月成立了企业微信事业部,这个部门已经有200人。对方释放了腾讯要大做企业微信的信号。
黄铁鸣当时这样介绍企业微信定位:“企业微信是要做专属连接器,为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去中心化赋能。”与微信的理念十分相似,但如何连接,如何去中心化,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其实,这时候还有一个新入局玩家,它就是字节跳动的飞书。2016年10月11日,曾任字节跳动HR总监的谢欣给创始人张一鸣发了一封邮件,提出想做办公工具。在2017年元旦后,字节成立了10个人的飞书项目小组,开始正式启动。
或许是飞书诞生的时间最晚,想要探索特色的突围之路;亦或是字节跳动的国际视野,飞书从开始就开始就参考了Yammer、Slack、Notion等诸多产品。所以,引入OKR为底层产品设计思路,注重员工的协同与高效办公,飞书先进的设计思路,在内部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广泛的好评。
三个“水桶”
钉钉作为最早的拓荒者,虽然在6年内做到了5亿用户数。但早期的发展并不顺利,主要源于国内对企业级应用并不了解。
当时,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类型产品的作用。沟通用邮件,财务和人资等系统有国外两大公司SAP和IBM,以及国内两大公司金蝶和用友,组成了国内公司的主流软件系统。中小公司则除了office外,几乎没有软件系统。
所以,钉钉一开始为了出圈,宣传主打与微信的差异化。强调工作中用钉钉,更专注和高效,甚至没有朋友圈等功能。钉钉的宣传策略基本是“碰瓷”微信,甚至将广告打到了腾讯大厦。
最终马化腾给马云打了电话表达了不满,马云也在内部做了批评。虽然这波营销操作有些过度,但那时候大家认识钉钉,都是因为“生活用微信,工作用钉钉”这句话。无招也意识到这点,所以负责那次宣传的钉钉市场总监被调职转岗,但无招还是一直为其保留了工位。
终于将使用钉钉企业的员工沟通,从微信移到钉钉后,钉钉又开始推进组织在线。打卡和“钉一下”等强管理功能上线后,钉钉曾引发过一次集中的舆论危机。
在2018年夏天的短短3个月内,《钉钉,简直是当代职场酷刑》等3篇负面内容舆论引爆市场,很多职场人借机吐槽钉钉。这三篇内容,被钉钉新上任的市场总监形容为三把火,差点让他没过试用期。
吐槽钉钉能引发很多人共鸣,根本原因是钉钉在沟通和管理领域很强大,虽然“业务在线”也在积极推进。但是,协作办公等员工感知明显的效率提升方面,却一直没有很好的产品功能推出。
为何钉钉没有主动推进协作能力提升,或许是底层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导致钉钉在整个产品功能叠加过程中,天然听取了更多CEO或者老板的建议,而轻视了员工的诉求。
如今,探讨钉钉的发展路线,一开始追求管理红利的路线对吗?客观来说,管理红利在部分企业有很大的价值挖掘空间,Tech星球曾与一家电商企业交流,他们借助钉钉,在双11那段日子会快速从几百人扩充到3万人,钉钉解决这些短期员工的入职、排班和记工等管理难题,那家CEO曾对Tech星球自豪说:“今年双11,我要在办公室喝咖啡。”
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上述场景只在部分企业中出现,大部分企业依靠打卡和“已读必回”建立起的管理效率提升,还是容易引起员工的反感。现在,很多企业也并不需要压榨管理红利来提升企业的效益,相反来说,如果能给企业流量红利,很多企业都可以做到更好。
因此,一直强调克制的微信团队推出的企业微信,让很多人抱有期待。拥有休息状态标签的企业微信,推出一两年的市场反响也没有很大。其中的缘由,正是“强沟通功能提升管理效率是伪命题,但企业CEO需要强沟通能力是真需求”这一悖论存在。
企业微信在诞生两年后的2018年,腾讯意识到企业微信必须放大招,才能挽回与钉钉的竞争颓势了。而这个大招,其实大家也都清楚,就是连接微信,连接微信10亿月活这个巨大的流量池。
2018年,企业微信开始与微信打通,相继推出了与微信消息互通,支持微信小程序与企业支付等功能。企业的销售端最先行动起来,先将销售人员微信中的客户资源,会员系统以及CRM中的客户资源,导入沉淀到企业微信中去。
类似百丽和瓜子二手车等企业,都将其300多万会员沉淀在了企业微信中。这些会员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管理和发送会员消息。但这也面临一个问题,企业微信没有朋友圈,这些会员的激活依靠会话/订阅通知和会员群的管理方式,还是不够高效。
所以,企业微信也曾推出过内置的“企业版小红书”。只是很多人直接发布广告,因此企业微信一直没有建立起“推荐”的社区文化。但在业务和组织在线方面,企业微信还是显示出了自己强大的能力。
而对于飞书来说,字节跳动没有To B的基因,也没有巨大的社交流量池。所以没从管理,也没从业务和组织出发,而是将IM、日历、文档、邮件、视频会议等诸多产品在底层打通,然后围绕这些产品做了很多有趣的升级。
比如,飞书的“思维笔记”功能,是在文档基础上增加的逻辑导图能力;“飞书妙记”是在视频会议上,添加的AI自动会议记录。飞书在协同能力上的深挖,使得即便是一些离职的字节员工,加入竞对后不能再使用飞书办公的人员,还是会夸赞飞书好用。
钉钉的管理、企业微信的组织、飞书的协同,是各自的特长领域。钉钉起步早、发力狠,所以在5维度“水桶”中,剩下的四个积木维度也做到了接近80分;企业微信则在剩下的四个维度做到了接近60分;而飞书则在剩下四个维度中,近乎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