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温了一下古人对于苦难的认识,不得不说,“人生实苦”这几个字,从古至今,都是真理。
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曹操《短歌行》中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就连积极乐观的李白,也说:“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苦难,似乎是逃不掉的人生的必修课。
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里面说:“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生活就像心电图一样,不能是一条直线,总是高高低低,才证明我们活着。
人人都会有低谷,很多事情也都会有坎坷。当我们做一件事情,始终看不到结果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这是老天在考验我们。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人生的低谷,挺一挺,就熬过去了。
易经说:否极泰来。
熬过最黑暗的夜,最艰难的厄运,剩下的,就是好运。
别担心,别焦虑,再坚持下,多些顺其自然,我们所焦虑的事情,就会有好的结果 。
要知道,万事万物都是有定数的,有因就有果,时间到了,一切都会过去的。
风水轮流转,好运总会来。
正所谓:太阳下山有月光,无论任何时候,自己的信心和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从心理学方面来看,“吃苦”背后可谓意义深远。
(1)吃苦是突破舒适区。
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可能理解得太肤浅。穷,并不是吃苦。穷就是穷,吃苦不是忍受贫穷的能力,有些人是习惯了贫穷的生活模式,这也是一种舒适区。
(2)吃苦是一种专注力。
吃苦是一种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
(3)吃苦本质是一种自控力、自制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的更多是精神上的苦,而非通常意义的身体之苦。愚公移山、头悬梁锥刺股强调也是精神追求。
很多靠自己成功的人,都曾经回忆自己吃苦的岁月,就是因为他们通过这些“苦”,磨砺出坚强的意志,才使得理想闪闪发光。
面对苦难,我们只管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逃避,不焦虑,勇敢迎接。
但当我们积极去面对的时候,当我们把恐惧、抱怨等负面情绪从我们心中拿走的时候,往往我们想要的结果,就会在不经意之间出现。
所以,尽管正常生活,吃好每一餐饭,睡好每一次觉,收拾好自己的心情。
要明白,你越害怕什么,往往越容易遇见什么,诚惶诚恐反而导致恶性循环。记得有句顺口溜: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我们要用自己的勇敢去击退它。
当我们面临苦难的时候,当我们身处低谷的时候,当我们心情郁闷想不开的时候,不妨读读
1、你信不信,有些事老天让你做不成,那是在保护你,别抱怨别生气。世间万物,都是有定数的,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有缘躲不开,无缘碰不到。缘起则聚,缘尽则散。
2、你以为错过的是遗憾,其实可能是躲过一劫。别伤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拥有,也别担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没有。所愿所不愿,不如心甘情愿;所得所不得已,不如心安理得。
3、如果你心眼好,又有德行,那你一定有福报。如果有福报,却发不了财,请不要疑惑,是你的福报转化成了健康的身体、平安的日子、温暖的家庭和有良德的子孙。福报不一定让你很有钱,但一定会让你成为最圆满的自己。
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苦难是人生的底色,但是幸福却是自己手绘的阳光。
温饱无虑是幸事,无病无灾是福泽。
苦过才是生活,熬过才是日子。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