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 注册

想要成为心智成熟的人,心灵必须成长

头像
侯大威
2021-07-05 · 仓储部自动化运行管理岗
我们对外界的应对,有大脑基于理论、逻辑的分析和判断,还有心灵上的自然反应。 对心灵比较认同的说法是这样的,心是我们情感的容器,看清自己的情感,就能够知道自己喜怒哀乐的来源;而灵,是我们智慧的容器,看清自己的智慧,就能够了解自己知识的储备量。 但我们往往“内外不一致”,受到不少杂念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对心灵层级升级,对心灵的认识和能力不断向外贯通,同时持续向内深入。 一、一个人的心灵状态 我们从外去看一个人心灵时呈现的状态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对他人和自己都不敏感”。 可能这种人的社会阅历不足,心里有反应,但觉察力有限,习惯用脑应对生活或工作,或是更关注事物不关注人。 最明显的是,他的信息获取不足,关注面虽广但不深入,那么他的心灵反应是有限的,不光是对他人的反应没有深入的察觉,对自己心里的念头也弄不太明白。 处于这种心灵状态的人,在工作生活中容易给人留下“迟钝而生硬”或者“宽泛、粗浅而散乱”的印象。 第二种是“对他人敏感而对自己不敏感”。 这种说的是,人的关注点基本在外部环境和他人身上,对外部环境中自己关心的事情会越来越敏感,看人的眼光也越来越准,能捕捉到他人细微的反应,甚至能看到他人的心理活动。 但是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不敏感,被关注的他人也会有压迫感,对不在自己关注范围内的人和事就彻底忽视。比如事业型的人,对下属、合作伙伴或朋友很了解,却对家人并不敏感。 如此一来,这种人容易把负面情绪压制起来,积累到身心更深处,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往往很脆弱。 第三种是“对他人不敏感而对自己敏感”。 这种人就是只关注自己不管外面。一种情况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将精力花在对自我的探索上,不去在意他人的评价,觉得没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察觉别人。简单说,因为不在意,所以不当回事。 另一种情况是被自己心里的情绪束缚,过于在意而选择回避。念头杂乱没有自控力,不是在今天后悔昨天,就是在恐惧明天。就像祥林嫂一样,反复念叨自己心里的感受而顾不上别人的反应。 前者给人疏离冰冷的感觉,后者给人沉溺脆弱的印象。 第四种是“对他人和自己都敏感”。 就是说这种人的关注点既有他人,也有自己。这就造成了注意力太容易被牵引,不是投注在他人和外面身上,就是投注在自己身上。 因为太敏感,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感染,同时也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加在其中,一旦跟他人不一致,就陷于心理上的人际冲突。用“细腻而脆弱”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从上面的分类看来,哪怕遇到同一件事情、听到同一句话,不同的人的反应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要么以用脑为主,对心里的感受不敏感或者进行理性镇压;要么敏感而注意力向外却存在盲区;要么敏感细腻却容易在情绪中沉溺。总体而言,未经训练的人遇到心灵种子的本能反应时,要么不自知,要么无能为力,身心日益消耗,负担变得沉重。 这些不同与我们先天的性格、家庭环境、教育以及从小到大的各种经历都有关系,所有我们特别关注的、在意的经验都在心里留下了痕迹,因此,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二、心灵的层级 一个人用心的能力需要训练,否则很容易出现上面描述的情况。当心灵所在的层级重重深入,能不断获得更大的智慧。 心灵沿着七个阶段依次进步,不同阶段也体现了心灵层级的差异。 第一个阶段,本能反应。第二个阶段,关注和觉察“我”的反应。第三个阶段,内外一致达到真实状态。第四个阶段,有时能够进入“专注忘我”的通畅状态。第五个阶段,更长时间“在流里”、重心和关注点能够分离的觉察状态。第六个阶段,“在流里”成为常态、重不断向根靠近的重重深入状态。第七个阶段,开悟后接通更高智慧的管道状态。 第一个阶段是对发生的事有感觉,类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之类的,并不是真正的反思。 第二个阶段是接受并强化“我们不可能或者很难改变别人,遇到问题只能改变自己”这种想法,导致发现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自己怎么做都不能满意。 第三个阶段是意识到“改变自己的前提是认识和接受当下真实的自己”,理性和感性发生冲突时,能够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习惯性地用外在标准去压制。 第四个阶段就是这就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讲的“心流”状态——一种最优体验的状态。 第五个阶段指一个人的注意力不会被反复权衡和琢磨的念头所牵引,因此才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内外一致地应对并逐渐进入流里”的操作,从而使自己在更多的时间里“在流里”。体会到重心和关注点的差异,主动实现二者的分离。 第六个阶段指有越来越多的时间能够处于心流状态,并且对“心流状态”和“断开心流状态”之间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区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对外勇于面对问题和承担责任,对内重重深入,内外始终贯通。 第七个阶段只有极个别能够内证生命实相的、开悟的人能到达。 以上可以概括为3个关键词:真实、专注和觉察。 三、心灵训练的3个关键词 真实是心灵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真实才有可能真正认识自己,内外一致是产生心流和觉察训练的前提。 真实指的是内外一致、没有分别的通畅状态,由内而外、如实地呈现与面对,并且可以贯穿于睁开眼睛有了意识后的所有活动。 所以说真实的关键是内外一致,首先我们把关注点向内,对自己的身心感受有清醒的认识;再就是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地方,能认识到“自己还不够好,但可以慢慢变好”,从事后总结逐渐转向在事情中练习;最后别否定和压制内心,尝试疏通,学会与不舒服共处。 专注力的训练让人们真正有机会进入心流的状态。 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借事炼心”:简单重复地去做对的事情。 通过重复大量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能使人最终体会到“简单之中有深意”。当然这些工作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 在心流状态里不断细微地觉察,体会关注点、重心与根之间关系的变化,心灵的进步便可以重重深入,层级能够不断提升。 “关注点”是一个人与环境相处时注意力所在的位置,“重心”则是身心所在的着力点,而“根”则是一个人的来处和存在之基。 心灵层级升级可以简单总结如下:关注点与重心分离→感觉到和相信根的存在→重心向根靠近→重心与根重合→成为根的管道。 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产生类似“为什么”“怎么会这样”“无法理解、不可思议”之类的疑问,并没有把事情或人看透,带着各自的认知和假设,往往以偏概全。 想要成为心智成熟的人,不仅需要头脑,也要从心的层面去激发我们用脑去思考问题。 心灵能力升级显得迫不及待。
想要成为心智成熟的人,心灵必须成长脉脉
阅读 8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
热门人脉圈
    头像
    我来说几句...
    脉脉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