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 注册

留守儿童“冰花男孩”走红,媒体来了,爸爸来了,捐款也来了

头像
王喋
2018-01-11 · 新媒体运营
这两天你总会看到一则这样的推文:《全国网友都在心疼这个“冰花”男孩!看了他你还有什么好抱怨》。

点开是一个穿着单薄的外套头发、眉毛、睫毛全部冻出冰花、脸蛋也冻得通红的男孩。

身后的同学看着“冰花男孩”的造型大笑

孩子是云南某地的三年级学生,单亲家庭,父亲在外地打工,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在室外零下9度的天气中,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学校参考期末考试,所以头发和眉毛才都沾满了冰霜。

小孩冻红的双手

孩子的手跟胡萝卜一样肿胀,“冰花男孩”的形象,让屏幕前的很多人感到动容和心酸。但当看到满是裂口的手下面,这份99分的考卷的时候,更多的情绪是想哭。

照片是老师拍的,那天期末考试。早晨的气温只有零下几度。他以为是晴天,所以只穿了两件衣服,步行一个多小时到教室,同学提醒他才发现自己头发眉毛上全是冰霜。

孩子的照片一经曝光,这个励志的“冰花”男孩短时间内就走红网络,今天,媒体们都去了,这是孩子的家,不出意料的破旧。


记者问他:“这是不是你最后的衣服”,孩子一边点头一边傻傻的笑。


记者问:“你妈妈呢”,孩子说:“跑了”。
孩子的爸爸也从打工的地方赶了回来,孩子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一般4、5个月才回家。


孩子还有个姐姐,和他一样,也是满手冻疮,看着让人心疼,姐弟两是留守少年,在家还要帮着奶奶做农活。

不出意外,领导的关怀也来了!


这个孩子戳中了不少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寒冬腊月,一个乡村孩子,为了求学跋山涉水头上结了“冰花”。人皆有恻隐之心!纷纷提出要进行捐赠。

据悉,学校目前已收到首批10万元捐赠款,半年回家一趟的孩子父亲工作也得到落实,找到了一份离家更近的工作。


在我们惦记“冰花男孩”并不厚实的衣服,同情着他4.5公里徒步上学路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是反映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顺口溜。

有网友曾晒了一篇一留守儿童的看图作文:

天黑了,小鸟回家了,
鸟妈妈对小鸟说:“以后我出去打工了,你要自己找东西吃。”
“我知道了。”

看了让人潸然泪下。

据民政部、教育部及公安部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另外竟还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

这些留守儿童或物质匮乏,懂事地扛起生活重任;或远离父母,饱受孤独之苦。寒冬腊月,没有棉衣御冬,没有丰富的食物可以填腹,上学更是困难。

“冰花男孩”给予了城市中的我们所带来的励志力量,但他日后要独自面临的困境将更大!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很短的时间,冰花男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善心捐赠。

貌似我们就可以想象到在短时间内冰花男孩有足够保暖的衣服可以穿,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喂饱肚子,有足够的课外书可以涉猎,同时应该还会有足够的场合可以去见识,足够的教育资源能向他倾斜…


但对那些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不只需要一阵风似的关爱和道德悲情。当前一些“凭借热情一拥而上,激情退却身后留下一片狼藉”的现象和做法,只会使留守儿童面临再次被伤害的可能。

关爱留守儿童应该是长效机制。

湖南卫视有一档备受争议的节目《变形记》,将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生活互换。

其中有一位农村爸爸诉苦:“当初不该让孩子去体验,自从孩子从城里回来,不仅叛逆、挑食,而且还一直嫌弃家里,一心想要回到城里“富爸爸”那儿,但人家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

农村孩子回去后不能适应原来的生活。


这个曾经上不起学,吃不饱饭的孩子到了城市里,城市爸爸妈妈为了尽地主之谊,又或是出于同情的原因,带他们去最好的餐厅,买最好的衣服,体验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

这很像我们现在对“冰花男孩”所做的,送钱、送书包、送文具、送关心、送祝愿……

但,这一切很快就会消失,热点很快被替换,还会有更悲惨的故事被上演,分去人们的同情心,他也将很快淡出人们的视野。

而被打回原地的他,可能会像做了一场梦。对于这个繁华的世界,终究只是一个过客。回到现实,巨大的心理落差终将萌芽。

因为,是我们生生给他造就了对比。

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我也许会忍受黑暗;
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照耀得更加荒凉。
——迪金森

对一个孩子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把他送到一所富家子弟的学校中去。一个意识到贫穷的孩子由于虚荣而感到痛苦,是成人所不能想象的。
——奥威尔

其中《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孩子的父亲:
很多人对你家提出资助?
 
冰花男孩之父:
很多人打电话来,说可以资助我们家,我很感谢。但是关注的这种热度,总会过去,我怕到时候有这种变化(落差),反而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具体去了解资助的事情。我们家条件是不好,但是孩子还是喜欢读书的,希望考到北京上大学,我不希望因为这件事让他觉得可以不劳而获,还是要脚踏实地。
 
看到这里,甚是欣慰,冰花男孩终究还是有个清醒的父亲。


读书改变命运可能是唯一捷径


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别人走路。”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很多年,直至今日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未能很好的解决。

从官方角度来讲,我们会说希望孩子父亲在支持“冰花男孩”继续读书的基础上,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父亲式陪伴。

希望政府、全社会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营造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希望有关部门将一些关爱政策和活动升级为国家战略,系统谋划,形成社会合力和长效机制。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用良心,用责任为留守儿童们编织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建立一个长效的制度保障。

但现实是,至少在现阶段这条命运改变之路只能“冰花男孩”们自己走!

我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怎样改变原生家庭带来的困境,贫困家庭孩子,唯有读书方可出人头地。因为,不读书,无路可走、寸步难行。

社会是否阶层固化对出身农村或贫困家庭的人来说,这个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对于社会底层人群,唯有读书,可能是突破阶层最佳最公平的方式。

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毕竟,一个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下的人,又如何咽下往后生活的委屈?

命运是不公的,它给了众生不平等的出身条件。可是它又是公平的,给了所有人同等的选择权利。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拼不了爹妈,但可以拼自己!

我们也衷心的希望“冰花男孩”及其父亲,能一直沿着“好好学习”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我是“别忘记点赞”的分割线————

留言跟小七说说

你如何看待我国的留守儿童问题?

— THE END —

更多精彩好文

关注 V&X “ 精进七点半
每晚七点半与您相约~

本篇文章使用有道云笔记编辑 点击体验
留守儿童“冰花男孩”走红,媒体来了,爸爸来了,捐款也来了脉脉
阅读 10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
热门人脉圈
    全部1条评论
    头像
    王先生

    冰花男孩”给予了城市中的我们所带来的励志力量,但他日后要独自面临的困境将更大!

    18-01-11
    头像
    我来说几句...
    脉脉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