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年轻时候对这句话没感觉,那时候少年意气,觉得万事在我,我命由我不由天,江湖是江湖,我是我。
等到了中年阶段,才懂得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江湖里的一条鱼,看似自由,实则身不由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可以短时间内笑傲江湖,但没有人可以永远“笑傲”下去。
人生在世,“江湖”也是退不出的。
看过《笑傲江湖》的朋友都记得里面有个悲剧人物刘正风,他是衡山派的二号人物,在他想要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的时候,结果被左冷禅灭门。
你看,江湖哪里是那么好退的。
小说是社会的隐喻,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混圈子,为名利而奋斗,最后当你想要“退出江湖”的时候,你会发现退无可退。
因为有很多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纠缠着你,你或许可以放下,但别人未必允许你放下。你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
实际上,人心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
世上没有完人,我的意思是,人总会犯错误,或者说,人这一辈子,总会有得罪人的时候。而你一旦得罪人,那你就很难摆脱掉了。
有句话说得很深刻,“求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
事实就是如此,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有战战兢兢之心的,要懂得敬畏。
你觉得自己现在很强,但风水轮流转,你不会一直强下去。你之前对别人盛气凌人,那别人早晚会回报给你。
所以,先贤常劝人要少结怨,少结仇,为人处世不要咄咄逼人,要留有余地——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你给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空间。
曾国藩有段话说得好,“居高位者,尤其不可盛气凌人。当思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会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世上的恩怨情仇,往往都是起于微末。因此,做人要厚德载物,得饶人处且饶人。
当然,这不是说一定要谨小慎微,谁也不敢得罪。在有些时候,对于有些人,就是应该去“得罪”的。
比如在工作中,管理者就是要去得罪人,不然工作就做好,就是不敢承担责任。如果明哲保身,害怕得罪人,那等于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罪莫大焉。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说的是与人交往的残酷和无奈,要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在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得罪人了。
在人多的时候,你多说了一句话,你少喝了一杯酒,可能就已经得罪人了。可怕的是,在你同别人谈谈笑笑、无知无觉的时候,你不知道这个人心底藏着多少恨意。
所以古人说群居要守口。不过,你可以躲避是非,但是非往往会找上门来。
举个例子,有亲戚朋友、同学熟人来找你借钱,你借是不借,借的话要借多少合适?这对你都是个考验。
不借会得罪人,借少了也会得罪人。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这其中的分寸和尺度,非世事洞明的人不能把握好。
到了中年之后,我的经验就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前者量大,心里不会藏着私恨,而后者量小,一件小事都会牵肠挂肚,而且他们往往做事不顾后果。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越是对那些心眼小的人,越是要客客气气,小心呵护对方的自尊心。
人这辈子,“进”不容易,“退”更难。进得精彩,退得漂亮,才是大本事。
就拿企业界来说,我们看柳传志、马云退休,他们退下来后可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是非缠身,风波不断。
所以人在年轻时候要注意,有些圈子不要太热衷了,有些利益可以让一让,名大祸也大。人生在世,高处不胜寒,你越是往上,空气越稀薄,你想着靠人脉和圈子来增强实力,获得安全感,恐怕是会得不偿失。
“江湖”能给你一些东西,也能拿回去一些东西,每个人都跳不出自己的生态环境。无论深山老林或什么地方,只要恩怨情仇还没有了结,因果还在,那人就不可能真正解脱。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