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 注册

瑞·达利欧对话吴晓波:未来5—10年的风险与机遇

头像
卢俊
2022-05-24 · 常务副总经理兼COO

要说阿信家今年最受关注的财经类图书,《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绝对应该留下姓名。



几年前,这本书还没写完,就被望穿秋水的国内读者频繁催更,甚至可以荣登近一年阿信后台收到的频次最高留言。


作者瑞·达利欧,就不用阿信多做介绍了,全球头号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基金创始人、被称为“对冲基金之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他:“有一种特殊才能,善于发现我们时代的关键问题。”



1984年,瑞·达利欧应邀首次来到中国,38年来,达利欧和中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唯一不曾改变的,是他对中国的关注与思考


在《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14章的篇幅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占据了整整2章的国家案例。


当下,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层调整,各种风险因素如风暴般袭来,更加凸显了前景的不确定性。未来,或者更准确地说,下一个5—10年,面对动荡,我们该如何找准自己前进的方向?


5月23日晚,中信出版集团邀请瑞·达利欧与知名财经作家、890新商学创始人吴晓波围绕如何“穿越不确定性风暴”开展了对话,畅谈“危机应对”“人生发展”“行业发展”“个人精进”等话题。



两位嘉宾,一位基于历史的大周期模型,另一位聚焦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激荡人心的商业史,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发生的,通过研究历史周期,我们就可以掌握事物的规律,进而理解全球经济、社会、政治等纷乱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制定出妥善应对的方案。


以下,是阿信为你整理出的本场访谈的观点精华,可以先收藏,再慢慢品读。


想看完整回放的

阿信已经上传到B站“中信出版集团”官方账号上了

点击下面小程序即可观看

别忘了关注哦!


目前的世界局势

与1929-1945年非常相似


达利欧曾在《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现在和1929-1945年的世界局势非常相似。那个时期,美国发生了大萧条,1932年罗斯福推广新政,纳粹德国出现,苏联崛起,之后便是二战。


这个对比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讲意味着什么?吴晓波代表中国读者向达利欧提出了疑问。



达利欧认为,他之所以认为现在的世界与1929-1945年的历史周期极其相似,是同样出现了零利率的情况。


20世纪20年代,经济一度非常繁荣,但由于债务增加,推高了生产率和产出,后来泡沫破灭,然后出现了零利率。不光是美国,当时的全世界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一旦到了零利率时代,就意味着政府要开动印钞机印钞,所以在1933年3月,美元和黄金脱钩,这影响了全世界。


日本就是例子,此前日本受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在1931年,日军入侵中国东北,要靠扩张来摆脱经济的危机。


当时欧亚经济上的困难导致了政治上巨大的变化,也导致了左派和右派的冲突。有4个民主国家选择成为专制国家,包括德国、西班牙、日本和意大利。


经济泡沫导致经济萧条,导致国内冲突,进而导致世界大战,这样的历史一再上演

 

达利欧认为,现在我们所经历的经济状况背后的演变逻辑也非常相似,我们也经历了泡沫,有很多的债务,负利率,很多国家在印钞,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频发。


历史总是在重演,总是给我们提供相同的教训,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指导当下的行动


达利欧认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认清楚当下混乱情况发生的原因,以尽力避免更混乱的情况发生,双赢关系总是好过双输关系


但是要获得双赢,意味着双方都要克制,为此我们又回到一个基本点——为保持财务状况健康,我们应该量入为出,有良好的资产负债表,不至于债台高筑。国与国之间也要有机会的平等,而且要善于妥协、善于共事协商。


于是,对谈所讨论的问题,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读《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的另外一个动机:


了解历史周期能帮助我们什么?

 

瑞·达利欧在谈及自己撰写《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的动因时说:他相信现实像机器一样运行,背后是由各种因果关系驱动的,通过理解这些关系,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理解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有可能会发生什么。


从达利欧自己的经验来说,他学到的也是最令人惊讶的事情就是,有些事情在我们一生中从未发生过,却曾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


这也是他在研究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后,能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在过去几年的研究中,达利欧看到了三个大的力量,这些力量在他一生中没有发生过,但是在之前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


第一是大量债务被创造,以及为了给这些债务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大量印钞。第二是各国国内爆发了大量的社会和政治冲突,这些冲突的根源来自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第三是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现有的世界领先大国。


观察这些现象促使达利欧去理解过去500年里世界主要大国以及储备货币的兴衰,并促使他去研究唐朝以来的中国。



于是达利欧撰写了这本《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在自己生命的新阶段,达利欧希望将自己学到的有益的东西传递给世界,提醒大家从错误中学习和改变自己,这是让自己从周期中受益最多的方式。

 

吴晓波作为一位中国读者,同时也是一位资深财经作家对此评论道:这是一本非常“大胆”的著作,达利欧从投资家的角度来研究世界秩序,带给我们很多全新的理解



其次,达利欧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在书中把中国放到了一个重要位置,而这些内容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中美关系


再比如世界局势,新冠肺炎疫情,建立统一大市场等当下国内讨论的热点,或许对当下的我们来说是第一次发生,但回溯历史,或许几百年之前早已发生过。


我们想要理解个人的命运、中国的发展,可能要回到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去找到必然规律。这些内容是很少的西方主流学者能说清楚的,达利欧便是其中一个。


吴晓波认为,无论是房产、投资、财富配置等方面,甚至包括新国货的兴起,都是能从自己国家的历史发展,或者其他国家的历史阶段中找到一定的轨迹的,这些经验和经济景象正是我们要从历史中学到的。

 

当下

“最大的风险是货币价值的风险”

 

《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曾说“最大的风险是货币价值的风险”。


结合这句话,吴晓波从货币和债务的角度,分析了当下的世界局势。美国从新冠肺炎疫情以后一直在发债和印钞,现在的美国国债规模达2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买了将近3万亿美元。


中国货币泡沫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的中国,M2(广义货币)在120万亿元左右,到了2022年3月,我们的M2已经达到了250万亿元。10年时间,整个M2增加了一倍。



在这样货币泡沫的情况下,吴晓波认为,货币价值的风险或许马上就要出现。那么在未来5—10年,现行储备货币的衰落速度是快还是慢呢?

 

达利欧认为,要想了解“最大的风险是货币价值的风险”,我们每个人都要了解什么是货币。每个人都应该深入思考,我们交换的是什么?在各国之间存在的财富储存手段到底是什么?



在达利欧看来,货币就是债。当我们手头持有一些货币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其实其实我们持有一些以这种货币定价的债。


在法币体系当中,其实国家是可以通过印钱来还债的。如果把货币作为资产来持有,国家就可以过度印钞,而纸币是会贬值的。


所以世界总是要经历一个周期,即人们对货币信心的周期。

 

美元的“货币霸主”地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现在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一是由于过度印钞,二是美元的武器化、货币的武器化。所谓制裁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冻结另外一个国家持有的货币。而这样的事件在历史上也发生过。


二战期间,美国就冻结了日本人持有的美元。所以人们会对当下的美元感到担心,这些都会改变各国持有的货币的状况。


因此,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去不断思考货币概念在未来将会出现的变化,而这也最终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巨大变化


吴晓波结合中国现实情况对这一观点增加了补充。他认为,这段话在10年前的中国并不成立,因为中国在很长时间里面是通过创造、创业,通过企业的创办来进行财富和权力的增减。


但在2022年的今天,吴晓波认为,达利欧的这一观点在中国已经50%成立了。因为创业的机会在减少,社会慢慢圈层化。但是,很多中产阶级、很多企业经营者,他们的资金安全又变成了一个问题,中国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后发展时期。


“思考货币的价值,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吴晓波总结说。

 

未来5—10

最值得关注的力量是什么


达利欧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4年,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在400-500美元左右,与美国相差了20多倍。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超过了1万美元,增加了20多倍。


吴晓波说,伴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微妙的状态


达利欧在新书中指出,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着7种形态的竞争:贸易、技术、地缘政治、资本、军事,以及文化和自我交战的战争。


吴晓波问达利欧,未来5-10年,中美竞争中最值得关注的两点是什么?

 


达利欧给出的答案是军事战争自我交战


达利欧认为,军事战争是绝对不能容许其发生的,我们最好能避免军事冲突。


而自我交战,达利欧是指,中美两国首先都需要做的,是关注自己内部的发展,如果大家以健康的方式行事,世界就会向好发展


这意味着要给民众提供很好的教育。这不仅是指像理解事实、计算能力的教育,还要教育人民彼此文明相待。如果理解这一点,国家就应该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建立良好的体系去提高生产率,使最多的人受益。

 

吴晓波对达利欧的回答做了补充。他认为,军事冲突与自我交战也恰恰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底线。


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向美国学习了公司治理的模式,中国也有很多商业的图书,包括我们现在读达利欧的书,很多都是美国经济学家、企业家、金融家提供的商业的知识。


吴晓波说,现在的主流,还是希望中美之间是一场良性的竞合,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希望中美能够共同地维护全球的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

 

普通人

如何抓住时代给予的机会?


回溯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吴晓波感慨万千。他和达利欧都非常地幸运,经历了各自国家一个特别蓬勃发展的时期。


但“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个世界和国家的快乐,同时也必须要承受它的苦难,包括2022年”。


那么,这些困难对今天的中国人、今天的世界意味着什么,以及在历史上我们有没有遇到过,我们的前辈们有没有遇到过,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瑞·达利欧从“大周期”的角度,坦率地分享了自己应对周期与规律的原则。


他说,世界上存在着秩序,有国内秩序和世界秩序,新秩序的建立往往伴随着战争,它是大规模的平衡器,将旧的债务抹去,又使人均收入趋同。



于是,战争之后的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大约50年),和平与繁荣的程度不断提升,经济不断增长,但在这些时期,由于繁荣与机会的分布是不公平的,通常会导致贫富差距变大,机会差距也会变大。


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债务水平上升的情况。这一点在拥有领先的世界储备货币的国家中尤为明显,因为当你有世界储备货币的时候,其他人就想要去存这些货币,这意味着购买力。


与此同时,领先的世界大国会面临更多竞争,那些新进入者的成本更低,而且能够赚到更多的钱,经济冲突由此产生。随着各国进一步全球化,将自己的货币带到全球市场上去,它们也会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来保护自己的供应链,等等。


所以,这些国家的军事实力会增强,教育实力会增强,强国的比较优势这个时候会日趋下降。

 

当强国的负债越来越多时,就会发生典型的国家衰落周期,即国家的开支高于收入的时候,政府的钱越来越少,国库空虚,国家不得不印更多的钱,这种情况有史以来一直在发生。


接而我们会目睹冲突的增加,这些冲突往往围绕价值观和金钱展开。而且在这些时期,还可能发生自然灾害。伴随着多方面的挑战,国家在变弱,甚至人的智力也在衰败。


通常讲,“富三代”不像“富一代”这么强大。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走到极端则是战争,国内战争是挑战国内秩序,即内战;外部战争是挑战已有的世界秩序。

 

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在周期演变的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国家一定要保持健康,保持强壮。


当实际情况变化时,我们可以观察一个国家到底有多强大,国民教育做得怎么样,财务状况是不是健康。一个强国在国内外都变弱,就是周期发生的原因。


所以,当我们看到经济下行、财政问题、内部和外部冲突时,新的世界秩序或国内秩序就会出现。我们就可以借此判断自己正处在周期的哪个阶段。


除了学习历史规律之外,面对不确定性,达利欧还总结了三个应对步骤:


首先,要与和而不同的智者多交流。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对方的观点,以此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测试。

其次,多元化配置财富,这样可以避免过度集中下赌注。万一发生最糟糕的情况,我们仍可以承受后果,以此应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

最后,从错误中汲取教训非常重要。痛苦+反思=进步。所以,如果能够很好地对错误进行反思,从错误中学习的话,你就能成长。



最后达利欧补充,自己的人生便是保持热情的人生。


这个世界激动人心,我们都应当参与进来,而不是袖手旁观。当我们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成为头号玩家,你对世界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借助这些深刻的理解,就能帮助我们对形势的发展下注。

 


瑞·达利欧如今已经72岁了,的职业生涯,曾成功穿越了数次惊险异常的危机


2008年,达利欧准确预测美国金融危机,并在危机期间投资收获颇丰。
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桥水却逆势创收,收益高达45%。
2016年,英国脱欧事件发生,几乎叫得上名字的对冲基金的亏损都以亿美元计,桥水反而狂揽49亿美元。


截至2022年3月30日,桥水旗下掌管资金约合近15000亿元人民币,桥水中国也跻身“百亿私募”。


我的成功不是得益于我知道什么事情,而是我知道如何应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在对谈的最后,瑞·达利欧强调。


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全新力作

应对当下与未来的周期规律



-End-

2022.5.24

编辑:楚旂 | 审核:桑桑 



扫码查看

点「在看」,给阿信加鸡腿 
瑞·达利欧对话吴晓波:未来5—10年的风险与机遇脉脉
阅读 5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
热门人脉圈
    头像
    我来说几句...
    脉脉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