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寒冬之下,裁员似乎成了今年的关键词。
裁员的企业不分大小,不分行业,有市值超千亿的行业巨头,也有不到3年的创业明星;
被裁员的员工不分资历,有试用期未过的懵懂新人,也有摸爬滚打数年的职场老司机;
裁员后的反应各不同,有人欢喜,有人理解,有人沮丧……
在这个本就不暖的春天里,冷风使劲吹,没人能置身事外。
年后开工不到一周,网约车巨头滴滴就宣布开始裁员。
2月15日的上午,滴滴月度全员会议上,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2月19日,京东内部人士称,在上周末举行的京东开年大会上,刘强东宣布:将末尾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
那个曾经信誓旦旦宣布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的东哥,也开始对那些“不争气”的兄弟动手了。
3月19日,腾讯宣布:裁撤公司10%的中层干部,包括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级别,甚至有一些副总裁也被划定在中干范围内。
业内人士分析,腾讯裁撤中干,有意为更多年轻人腾位置,试图借此让整个公司重新产生活力。
而与此同时,爱屋及乌、聊天宝相继被曝“凉凉”……
近些年来,打着“人才优化、组织升级”的幌子进行裁员案例数不胜数,特别是企业在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
裁员,也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
在人们传统意的识里,裁员一般都是从基层开始,但从近期互联网大厂的动作来看,中高层干部已经被盯上,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高枕无忧了。
中高层干部们,到底怎么了?会如此遭到嫌弃!
著名的组织变革领袖汤姆·彼得斯曾说:管理者一旦不思进取,必然压制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者,限制公司信息流动,影响公司活力。
因此坊间也有“辞退100个员工,不如辞掉一个平庸的管理者”的说法。
另外,中年梗也是跨不过的一个坎儿。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无论是组织改革,还是制度、项目推进,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年梗”。
在一家企业,高层往往做规划,想成事,基层想做事,而中层却只想保住职务和待遇,因为他们的背后是无奈的房贷、车贷……
这是很现实,也很危险的想法。
一位中层管理者,一旦不思进取,必然压制一线员工,限制公司信息流动,影响公司活力,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想做到扁平化,那么,中层的位置在哪里?
人到中年,体力、精力都在不断递减,忠诚度也随之下降,职业容错率越来越低,这无疑让中高层干部变得越来越自私和保守。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正如《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成,反正自己也不想往上升,就这样吧。
这也暴露了职场很残酷的一面:公司高层的职业和财务风险越来越小,以至于没有。他们享受了公司发展的红利,已脱离用劳动力换钱的层级,他们没必要也没心情去谅解比他们小不了几岁的基层,何以堕落至此。裁撤就是了。
其实,谁都知道: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任何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出现困境,公司也是一样。
因此,如果你手里没有两把刷子,晋升到中层管理的话,你反而是最容易被「砍掉」的角色。
所以,如果你的工作不费劲,没啥进展,不用动脑子,不用加班就能完成;
当你觉得你安全的时候,你可能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