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主创新从“小信创”(党政)向“大信创”(关键行业)扎实推进,以信创关键势力为核心、多厂商百舸争流的“三带多”格局愈发明晰。今天,“信创产业”将和大家一起,全盘梳理信创三大关键势力的背景渊源、战略打法和生态布局。
三方重要势力是谁?
信创三大关键势力主要是指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华为,前两家是央企国家队,华为则属于民营龙头。
中国电子
中国电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即CEC)成立于1989年,由原电子工业部所属企业行政划拨组建而成,目前拥有26家二级企业、15家上市公司,全年营收超过2400亿元,连续10年跻身《财富》世界五百强。
中国电子的战略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持续构建PKS体系——即基于飞腾(Phytium)处理器、麒麟(Kylin)操作系统和网络安全(Security)能力,全方位打造国产自主计算体系。
中国电子的特点是“大而全”,在基础硬件、基础软件、云、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产业链全环节,旗下都拥有对应的自主龙头企业——当然这也是中国电子的优势,布局非常完整,且技术水平领先。
中国电科
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即CETC)正式组建于2002年,但其历史之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目前,中国电科旗下拥有700多家企事业单位,其中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5家上市公司,同样连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中国电科是这三方势力中较低调的存在,特点是其战略主线更偏军工领域,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不过,近年来,中国电科也在致力于向军转民细分领域拓展。
华为的特点主要有三个:
一是立足中国,但战略意图面向全球。从很早就与美国公司3Com合作成立华三(专攻网络产品),以及与美国公司赛门铁克(Symantec)合作成立华赛(专攻存储和安全)的动作就可以见一斑。目前,华为的业务覆盖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身处市场一线,嗅觉敏锐,相关赛道布局较早。如03年开始介入自主服务器,硬件属于华为的根基。08年开始云布局,包括后来下功夫在芯片上打下深厚的基础,可以说都比较有前瞻性,尤其是在科研能力的投入方面,可谓首屈一指。
三是生态式的战略打法。与国家队的并购式布局不同,华为更倾向于平台化协同式打法。除了自身对云和芯片的聚焦之外(华为云、鲲鹏和昇腾组成了华为战略中的“一云”、“双引擎”),从硬件开放(整机集成),到软件开源(openEuler、和GaussDB等),再到外围的生态体系(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都是这种打法的体现。甚至,在国内形成鲲鹏生态之后,还要在欧洲、东北亚、非洲等地形成自有生态。

三方势力各自阵营
中国电子
除飞腾、麒麟外,中国电子在信创全产业链均有重点布局。其旗下及关联企业包括:
中国长城(整机);华大半导体、澜起科技(芯片);华大九天(EDA);深科技(芯片封测);中电科技(固件);迈普通信(网络设备);中国软件、中国系统、文思海辉(集成);达梦(数据库);中国电子云、易捷行云(云);中电互联、蓝信(应用软件);奇安信、鼎甲科技、可信华泰(信息安全)等等。
中国电科
中国电科的产业链布局虽然没有中国电子完整,但凭借突出的科研实力,也同样夯实了信创领域的护城河。其旗下及关联企业包括:
申威(芯片);华诚金锐(服务器);海康威视(外设);普华(操作系统);人大金仓(数据库);金蝶天燕(中间件);太极股份(集成);卫士通(信息安全);慧点科技(应用软件)等。
华为
与“国家队”两巨头的打法显著不同的是,华为虽然从芯片、整机、基础软件到云都有布局,但是这种布局多以产品线(而不是分公司)为主体,重产品品牌,轻资产剥离。
对于行业用户来说,供应商这种打法的好处是解决方案更加统筹化,因为从规划到执行,都在同一套体系内;但是弊端就是原厂的深度绑定,使得卖方拥有较为强势的话语权,成本性价比和服务质量存在短板。
华为旗下品牌及企业包括:华为鲲鹏、海思半导体(芯片);华为(整机);华为TaiShan(服务器);华为EulerOS(操作系统);华为GaussDB(数据库);神州数码(集成);华为云(云)等。
“华为系”生态圈企业包括:清华同方(整机);统信(操作系统);东方通、宝兰德、普元信息(中间件);杉岩数据、XSKY(存储);东华软件(集成);绿盟科技(信息安全);金山办公(应用软件)等。
多强领路,百舸争流
从相关宏观产业的“十四五”规划,到各细分领域的发展纲要,在平衡充分发展的基调之上,“多点开花”已成为顶层设计明确倡导和推动的发展方式——
要想提升产业链水平,既需要巨头的核心技术突破,更需要创新黑马的“第二曲线”试错;要想提升供应链弹性,既需要中流砥柱的稳,更需要多点齐发的差异化竞争、阶梯式替代。
先行探路者的市场地位实至名归,但多点开花、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才是信创产业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根与魂。除了以上三方外,航天系、浪潮系、中科系、紫光系也都在自主创新的继往开来中,留下了重要的时代注脚。
立足“十四五”开局之年,信创产业多强领路、百舸争流、开放创新、携手并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计日程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