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 注册

关于离职常说的N+1与2N

头像
Emily
2022-05-12 · HRBP

一、哪些职场时期会涉及到补偿于赔偿

1、实习期

实习期和试用期不一样。实习期员工一般没有拿到毕业证,只是在用人单位见习、实习,与用人单位还不是劳动关系,属于非正式雇用的劳工。二者之间问题的解决依据难以援引《劳动法》,所以也不太会涉及到赔偿问题。

2、试用期

试用期开始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试用期被辞退,假如用人单位是合法辞退,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工作不满 6 个月需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假如用人单位是违法辞退,需要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双倍也就是 1 个月工资。总结来说,试用期内被辞退,劳动者能是可以得到 1 月左右工资的补偿金或者赔偿金。

3、转正后

成为正式员工后,离职时,是一定会涉及到经济问题的。区别只是,这个情况所适用的由头、法律条款以及金额。我们分别来看。


   二、补偿金、赔偿金与待通知金的区别

1、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是指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企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应该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一般我们说的 N+1,大部分是指的补偿金。

·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按照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

1、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提高劳动合同工资待遇但劳动者不愿意续签的

2、由于劳动者的过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 39 条所述,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2、经济赔偿金

经济赔偿金,是指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以及未签订劳动合同等原因下,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需要按照补偿金标准的 2 倍进行的赔偿。

3、待通知金

待通知金,是指用人单位未提前 30 天通知正式员工离职,而进行的经济补偿。但不意味着没有提前 30 天的都有这部分补偿。只有存在医疗期满解除、不胜任工作解除、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无法履行解除时,企业又未提前 30 天通知的情况下,才能要求支付代通知金。

   

   三、N+1具体是怎么计算的


    1、关于 N 的计算,有 2 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是,它的标准不是按照合同上所写的金额,也不是按上个月的税前工资,而是根据过往 12 月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有些人劳动合同上的工资特别低,但在公司好几年了,中间薪酬进行了增长,再按几年前的标准来给经济补偿,是不合理的。但有些人可能刚刚进行涨薪就发生了这样的问题,也不太妥当,所以劳动法就规定,按照过去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二点是,这个 N 是有上限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关于 N+1中 1 的计算

N+1 的 1,是指员工离职月前一个月的应付工资(税前),不受社平工资的限制,是多少就是多少。如果有特殊的,比如上个月正好发了年终奖或者季度性提成,那是要减掉的。

N+1,对于没有超过社平工资 3 倍的人来说,就是正常的过往 12 月的月平均工资,再加上你上个月的税前工资收入。对于超过 3 倍的人来说,不管工资多少,n 部分的标准都是社平的 3 倍,再加上个月的税前工资收入。

3、N 的部分要进行扣税,+1 的部分是不交税的。

关于离职常说的N+1与2N脉脉
阅读 242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
热门人脉圈
    头像
    我来说几句...
    脉脉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