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 注册

在吗?你会回复这个消息吗?

头像
Mia Liu
2021-12-16 · 高级猎头顾问
A:“在吗?” B:“在的” A:“我有事找你” B:“什么事?” A:“在吗?” B:“嗯” A:“嗯嗯” vivi说,前天早上一个男同事发了5次消息,有5个是“在吗”,还有一个是“我有事找你”。 然后等到最后都不知道他到底是有什么事,大家平时工作都那么忙,谁有那么多时间回复“在不在”这种浪费时间的问题啊。 职场人,有事说事,没事就老实点就那么难吗? 有些人总会说,自己发微信给同事或者领导,他们常常不回复消息,甚至有时候显示对方已读,但就是没回复,更为尴尬了。 实际上,职场人最容易犯以下这几种毛病。 01 开头就是“在吗” 发“在吗”相当于问在睡觉的人你睡着了没。 说实话,我至今不能理解工作里找我就发一个“在吗”然后也不说事的同事。 本来工作内容就决定了双方都不是能随时看手机回消息,为什么要浪费一个对话回合的时间?其次,又不是管人借钱的老同学,有事还能不给解决吗?需要试探态度吗? 再者,即使是不熟想表现礼貌,一个“在吗”也没有显得多礼貌。 而且“在吗”容易让人惶恐,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的人来说,对方就不直接说找你有啥事,这让人变得很被动,你也不知道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所以,职场上给同事发微信,千万别问这句话。 你都不说什么事,人家怎么知道是回复你在还是不在。直接点名主题才是最好的,做什么事情都要直接说。 这样要是别人回得晚,很容易误了事的,而且这种“在吗”两字发得多了别人都不想回复了。 有HR说,现在每天最怕的就是某些不太熟的同事,突然很正式的发了一个在吗? 心瞬间提起来了,因为很多下句就是,公司辞职流程怎么走?然后脑海里就开始闪现各种问题,要怎么组织语言了解原因、要怎么劝人留下、要怎么和老板说、要怎么尽快招到人、招人的话要招什么样的、招人的硬性要求是什么。 等到下句出现只是普通的问题时,心瞬间放下了。 以至于现在最怕看到,“在吗”俩字...... 所以说,比起套路,开门见山更有诚意。 “在吗”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增加了聊天的时间成本和理解成本。 02 发大段的长语音 在《初入职场的我们》中,有人因为和同事沟通一直是发语音被观察团讨论,有嘉宾认为职场上还是应该打字,尤其是对方如果是你的上级领导,或者没那么熟的话,语音会有点不太礼貌。 有句俗语说的好,能动手就别哔哔,我想说,能文字就别语音。 不少人在工作对接中,会一下子发很多条59s的语音,如果表达能力不好+普通话烂,那七八条语音发过来转文字不精确,那语音就是灾难,费劲吧啦听完可能发现这完全就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事…… 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场合,发语音不发文字,都是在麻烦他人,也是自私情商低的表现。 第一,语音接收信息的效率非常低。 一条六十秒的语音,你全部听完要六十秒。如果碰巧对方语言能力差表述不清,或者有口音,你还得反复听才能接受他的全部信息。有时候大脸一碰中断了还得重新播放,真的特别烦。 但是文字就不一样了,五十字的信息普通人在十秒就能完全看完,立马就能判断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六十秒的语音和十秒钟的文字,对接受者来说,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第二,语音无法暂停,操作成本高。 微信没办法暂停都知道吧,如果你在听语音过程中突然有电话过来,或者闹钟待办事项铃声响起,就得重新听。 在职场,无论是和同级还是和上级领导沟通,都应该优先使用文字,这样可以方便对方快速接收信息。 发微信语音有个定律,大多数时候发语音的都是些没啥重要的事儿,非要自己图方便麻烦死别人的人。 播放语音本来就有很多不方便,还受到很多场合限制。使用语音也就两个情景,要么你在开车真的没法儿打字,要么你跟对方非常熟。 有人曾找过很多人一起做过一个实验,结果是文字的交流效率是语音的接近两倍。 工作上用文字好处简直不要太多: 1、文字是一种防止被甩锅的证据; 2、避免有误解的地方,一字一句,清晰明了; 3、方便后续信息处理,文字可以查找、截图、转发、记录和复盘; 4、文字直观一扫一目了然,利于反复看和理解,效率高,观感好; 5、需要转述给别人时,文字可以复制、编辑,甚至直接截图。 如果是紧急事情,或者重要事情,再尽可能的电话沟通或者当面聊。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要有社交边界感,尽量的做到不麻烦别人,就是美德。 语音是工具,是用来方便我们的生活的,如果你用它给别人带去了麻烦,麻烦自己好好反省一下。 03 在职场里,大部分人都觉得情商和社交能力是很重要的,也认同圆滑的人更有机会在职场获得成功。 确实是,实力和情商缺一不可的人才能成功,缺任何一都得非常有运气才能成功。 不得不承认,在职场能看到很多情商型的同事混得风生水起,很多领导确实也难以抗拒这种类型。 有些人把低情商叫直率坦诚其实才比较幼稚,圆滑也不能说是贬义词。 圆滑就是会吃得开,因为工作办事少不了沟通,对方说话让人听着舒服,解决问题有技巧,推进工作一定是会更有效率的。 对方做了表面功夫,不代表背后没有下真功夫。 在自己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建立人脉,适时发言其实都是在为工作发力。要不为啥大家都要在简历上强调适应环境能力强,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呢。 社会毕竟还是人组成的,大家都不容易,如果能和周围人都圆润合作那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表现。 最后,给大家一点职场上的小忠告。 守得住原则,管得住嘴巴,扛得住压力。自己对别人要行为真诚,心理上要对别人有防备。前者是不伤害别人,后者是不伤害自己。 有人对你施展笼络人心的“法术”请注意擦亮眼,这种多半都是利益粘身,表面和气反手就是一刀的事情不是不可能。 再者,努力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永远保持学习的精神。 职场是需要情商和职商的,沟通能力是职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礼貌沟通,有理有据,才能为自己的职场路加分。 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它会让你在工作中充满正能量。
在吗?你会回复这个消息吗?脉脉
阅读 5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
热门人脉圈
    头像
    我来说几句...
    脉脉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