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 注册

模内热切概述

头像
殷静诗
2024-02-22 · 办公室文员

目录

一、技术定义

二、行业概述

三、技术优势

1、利于工业生产

2、降低人为影响

3、提高生产效率

4、优化成型条件

5、解决成型缺陷

6、其它解决方案

四、系统组成

五、应用范围

1、塑料种类

2、产品重量

3、应用领域

六、技术应用在国内面迎的问题

1、成本增加

2、用户局限

3、使用习惯

4、行业发展期

七、应用关键

1、设计方案

2、装配工艺

3、工业体系

八、国内现状

1、技术

2、价格

3、服务

4、厂商

九、结语

 

技术定义

模内热切工艺(Mold Optimization Technology)是在注塑模具内加装一套自动化机构,使其在成型过程中解决浇口分离、模内冲孔、抽芯、辅助成型、埋射件定位后二次填充等一系列的成型解决方案;

行业概述

模内热切在国内又可称作为“模内切”,作为一项先进的注塑工艺在欧美国家的普及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由于模内热切工艺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发展比较快,许多塑胶模具厂商所生产的模具30%以上采用了模内热切技术,部分模具厂商甚至达到了50%以上,而在国内这一技术在近些年才真正得到推广和应用,随着模具行业的不断发展,模内热切技术在国内运用的比例也逐年提高,但总体不足2%,这个差距相当大;近些年模内热切工艺在国内的应用很大程度是由于终端产品升级与人力成本逐年增长导致,在欧美国家注塑生产已经依赖于模内热切技术,可以说没有使用模内热切技术的模具很难具有行业竞争优势,这也造成了很多成型与模具厂商对模内热切技术意识上的转变;

技术优势

模内热切模具在当今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这主要因为模内热切模具拥有如下显著特点:

利于工业生产

传统的塑胶模具开模后,产品与浇口相连需二道工序进行分离,模内热切模具将浇口分离提前至开模前,避免了产品二次加工,合并工序有利于生产自动化;

降低人为影响

在模内热切模具成型过程中,浇口分离的自动化保证浇口分离端外观一致,其结果是品质一样的零件,而传统模外二次加工分离浇口尤其通过人工修剪,无法保证浇口分离端外观的一致性,因此市场上很多高质量产品均由模内热切模具生产而来;

提高生产效率

注塑成型的自动化,避免生产过程中无用的人为动作,全自动化生产的同时又能确保品质,因此在大规模生产中其优势非常明显;

优化成型条件

产品设计要求与传统模具技术的限制,导致一些产品成型时需要比较极端的成型参数,如透明薄件传统人工与治具修剪导致浇口设计不能过大,成型需要高模温,高压力等一系列参数要求,模内浇口自动化分离的实现使模具设计不再局限某些因素,可按要求任意调整浇口数据,改善注塑工艺参数,优化成型条件;

解决成型缺陷

社会发展产品多样化致使传统模具设计思路已无法满足现有产品需求,模内热切工艺的导入解决了传统设计产生的熔接痕、排气困难、产品局部缩水、薄壁走胶困难等一系列成型问题,因此有了模内热切技术的加持,注塑成型将变得更加简单;

其它解决方案

利用模内热切技术辅助埋射件成型避免常规设计带来的问题,模内抽芯简化模具设计,模内热切技术的拓展延伸应用解决产品缩水及填充不良等一系列成型问题,因此有了模内热切工艺的实现,注塑成型技术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系统组成

尽管世界上有许多模内热切生产厂商和多种结构样式,但从原理角度来说模内热切行业一套典型的系统均由如下几大部分组成:

动力单元(时序控制系统);

动力媒介(微型油缸模组);

受力运动单元(切刀模组);

以及起到连接与配套作用的其它零配件等(辅助零件);

应用范围

塑料种类

模内热切技术在国外已成功应用于加工各种塑料,如PP、PE、ABS、PBT、PA、PC、POM、PVC、PET、PMMA等等一系列常见的塑料,现阶段可以说能用传统模具加工的塑料基本都可以实现模内热切工艺导入;

产品重量

当前在国外使用模内热切模具制造的零件最小的在0.1g以下,最大的在30KG以上,应用范围极为广阔;

应用领域

现阶段模内热切技术在电子、电器、汽车、医疗、航空、包装、生活日用品等各工业产品上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技术应用在国内面迎的问题

与传统模具相比较模内热切模具有着显著的优点,大部分的行业与产品适用,但结合国内制造业的现状,现阶段不是所有的用户都适合导入模内热切技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成本增加

在欧美国家模内热切技术作为一种解决方案用来优化注塑成型条件,增加模内热切工艺后导致模具成本上升,因此在国内,产品附加值较低,产量不高,无特殊要求的产品导入模内热切工艺对用户来说经济上不划算,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模具与成型厂商来说模内热切工艺致使模具成本增加是影响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户局限

模内热切模具需精密加工设备作支撑,零件与模具的装配需精密数据做保障,否则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如模具上的油缸开孔参数偏差将导致油缸无法密封,漏油,失效最终无法正常运行,切刀开孔的精度问题会导致切刀运行异常,卡死,断刀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国内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公司的整体实力与精密加工技术观念也是影响其大范围应用的原因;

使用习惯

模内热切模具的使用与维护有别于传统模具,对于习惯传统模具操作与维护的人员来说,新的工艺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而一个公司大范围推广新工艺需接收内部相关人员足够的正面信息反馈,当内部对新工艺无法形成统一认知时,技术的推广就非常缓慢,因此在国内模内热切技术的大范围应用需市场的长时间培养与经验积累;

行业发展期

模内热切在发展期的野蛮生长与混乱发展,这是任何行业发展都不可避免的过程,模内热切也是如此;

在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模内热切工艺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用来提升注塑与模具行业智造水平,厂商专注并深耕行业,以技术创新促进模具与注塑行业良性发展;而国内行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新工艺“有市场”“无标准”的情况下,人人都能参与,导致当前大多数模具人认为模内热切技术就是一个卖“标准件”为解决产品“浇口分离”的一个简单应用;

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模内热切工艺是在模具内加装一套机构,使其优化前端模具用来改善或解决传统模具成型时的缺陷或其它技术问题,模内热切厂商需对整体结果负责,而国内现阶段因无标准,致使行业无门槛,人人都能参与,参与者为了快速获利,有意将模内热切工艺误导性的宣传成一个“标准件”,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自身技术不足,又可以避免责任,就算与用户合作出现争执,标准件模式承担的风险也仅仅是零件相关的质量问题;由于行业初期,用户存在知识盲区,在没有清晰了解“标准件”与“解决方案”两个概念的时候,标准件因其价格优势更易获得用户认可,因此在国内看到很大一部分使用模内热切技术场景:用户拿到方案图,大部分零件自制,仅向模内热切厂商购买标准件,这样一来非专业人士跨行做专业的事,结果简单应用都不顺畅,碰到复杂问题更是束手无策,最终使用效果与期望反差很大,便误以为技术不成熟,后续也不再投入,这就是很多模具人看到的一个奇怪现象,一个很有很广阔市场的新工艺,却在市场上越来越少见的原因,因此在国内模内热切技术大范围的使用还需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应用;

应用关键

一套成功且稳定运行的模内热切系统需多个环节予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因素有:

设计方案

对于模内热切厂商来说,前期一个精准的设计方案起到事半工倍的作用,厂商首先根据相关数据做一个评估,然后结合数据与经验提供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否则在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导致停机停产,而这些数据需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因此选择一家正规且专业的模内热切厂商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装配工艺

在模内热切模具正常生产过程中,其整体结构需保持长期稳定运行,所以装配时定制化的模内热切系统需根据对应的产品做相应的数据调整,这些科学且合理的数据需长时间经验积累,装配时按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否则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运行不顺畅,漏油,异常磨损等等问题,给稳定的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隐患;

工业体系

制作前提供科学且合理的方案建议,制作中有着完善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需及时提供合理准确的解决方案,而这些条件可以说是一家模内热切厂商产品稳定运行所具备的基础条件;

国内现状

虽说当前模内热切技术在国内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行业不规范,但因其技术应用在注塑产业升级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模内热切技术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鉴于行业当前现状,只有了解更多的行业相关知识才能在应用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行业,以下将从四个方面为线索进行梳理:

技术

从国内整个市场来看,目前大多数厂商研发与创新能力偏弱,技术同化品牌可替代性强,一般性技术同行间竞争激烈,中高端市场被斯彼尔所占领,其因技术领先而被大多注塑与模具人认可,在模内热切行业里有着行业“特斯拉”之称,掌握着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比如大多数厂商还在研究浇口切断、切好问题的时候,斯彼尔已经成熟掌握“浇口无残留”解决方案,并在3C行业进行大量应用,切刀运行产生黑粉油污导致白色或透明制品的不良,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厂商还在研究的时候,斯彼尔已作为常规方案处理。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说,斯彼尔当前所掌握的技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行业领导者,而从市场占有来说,斯彼尔以技术领先占领中高端市场,其它厂商因技术同化更多依靠价格或其它方面的优势进行差异化的竞争占领中低端市场;

价格

模内热切工艺属于一种技术性解决方案,在国内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就目前国内制造业角度来说其价格偏高,定位于中高端客户群体,另外“解决方案”有别于“标准件”,解决方案对整体结果负责,需综合技术实力做支撑,标准件仅需对零件质量负责,因此用户在了解这两种不同模式的时候选择不同的需求则会导致其价格相差很大;

服务

模内热切工艺归属注塑行业,在注塑行业作为一种改善工艺存在,属于冷门性产业,而国内行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专业从事模内热切技术经营的厂商少之又少,就当前行业现状,厂商全国性的提供全面性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从经营角度来说是不现实的,而当前模内热切行业在国内又不太成熟,一般性的客户只能就近选择供应商,通过较近的地理位置进行售后来弥补厂商技术上的不足,高端客户选择斯彼尔可以通过其成熟的技术减少售后维护,因此模内热切工艺想要像其它成熟产业有着完善的服务体系,只能通过长时间技术积累后,市场大范围应用来进行实现;

厂商

模内热切工艺属于技术高度集中的产业,所需知识与模具、注塑、材料、液压、自动化等多领域相关联,从事者需较强的专业知识,因此其系统价格较一般工业品来说是比较高的。而在行业发展初期,早期从事者对产业认知不足,误以为模内热切工艺就是卖几个标准件,价格高利润丰厚,这些因素致使众多人员参与,高峰时期就有上百家厂商参与,但随着应用增多,产品在客户端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这些厂商由于技术上的缺失,无法合理的解决相关问题,用户也在多次更换供应商后问题依旧存在,最后也不再导入模内热切技术,结果市场萎缩,使用者越来越少,对应厂商也越来越少,以致当前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专业从事模内热切经营的的实体厂商,而那些非专业厂商更多以代理商或模具标准件经销商形式存在,这些厂商继续以标准件方式收割着不了解行业的用户;

由于模内热切技术应用在注塑产业升级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市场也需要一些专业的模内热切厂商存在,众所周知当前从整个市场来看,斯彼尔因其技术领先,综合实力最强在高端市场已获得客户认可,富崎山野多年的标准件制造,积累了较多的生产与制造经验,价格实惠同时品质有保障,因此在中低端市场也获得了较大的份额,从当前市场来看,这两家品牌因特点鲜明,定位清晰,市场占有率高而被模具人所了解,而国内其它大多数厂商还处于企业经营的初级发展阶段,企业标签不明显,属于生存期,但随着应用的增多与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行业也会逐渐成熟化,正规化,厂商也会越来越多;

结语

通过对模内热切行业的信息梳理能让更多的模具与注塑人了解更多的模内热切行业相关知识,通过了解使其在选择与使用过程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鉴于当前这种状况,用户在选择与使用模内热切厂商的时候,尽量深入了解,比如是否实体,是否专业厂商,这样最起码出现问题可以与厂商同频沟通,不至于出现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找不到人这种低级问题;而作为一名模具人希望接下来模内热切技术在国内发展越来越好,一步步走向规范化,通过模内热切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其将中国的模具与成型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模内热切概述脉脉
阅读 6
声明:本文内容由脉脉用户自发贡献,部分内容可能整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脉脉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邮件至maimai@taou.com,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家都在看
热门人脉圈
    头像
    我来说几句...
    脉脉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