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乘船而去》宛如一首温婉的散文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关于家庭、生死与故乡的生活画卷,触动着观众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围绕着一位被确诊脑瘤的农村老太太周瑾和她的子女展开。大女儿苏念真在上海打拼,事业与生活都面临困境;小儿子苏念清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母亲的重病让他们不得不回到故乡,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家庭的过往、个人的困境以及对生死的抉择一一浮现。
影片的一大亮点是对家庭关系的真实刻画。导演陈小雨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那些日常而又典型的家庭场景,如周瑾为子女晒被褥、塞日用品,子女虽有不耐烦却又饱含深情等细节,将普适性的家庭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姐弟俩在对待母亲病情上的分歧,从激烈争吵到无奈妥协,再到相互理解,真实地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在困境中的挣扎。
在生死主题的探讨上,《乘船而去》展现出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姐姐苏念真坚持全力治疗,弟弟苏念清则主张尊重母亲的意愿,让她接受无常,这种两难的抉择困境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影片没有刻意渲染死亡的恐怖,而是通过老太太在病床上的挣扎、对生命的眷恋以及最后的平静离世,让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促使人们思考面对生死时应有的态度。
此外,影片对故乡主题的表达也别具一格。对于苏念真和苏念清来说,故乡既是他们的根,又是一个逐渐陌生的地方。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他们重新审视了自己与故乡的关系,故乡的记忆、童年的往事以及与乡亲们的情谊都成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慰藉和支撑。而老太太周瑾对故乡的眷恋更是贯穿始终,她的一生都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故乡是她的精神归宿,也是她生命的最后港湾。
《乘船而去》是一部用真诚和质朴打动人心的电影。它没有宏大的场面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却以细腻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深刻的主题,让观众在平淡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生命的意义和故乡的情怀。这部电影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洞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