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世界,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那就是外国人不会嗑瓜子,只有中国人掌握了“嗑”这种独门绝学。
在美国的棒球赛上,常常出现一种镜头,观众或运动员直接把瓜子连壳倒进嘴里,囫囵咀嚼,能吃到多少瓜子仁,全凭运气。
比如下面这张经典动图。
某瓜子品牌在海外的包装袋上,还专门图解说明了嗑瓜子技术。当然,事实证明,俄罗斯人、西班牙人也是会嗑瓜子的。
那为什么偏偏中国人这么爱嗑?上茶馆酒楼里的大爷,下到小孩子,都能无师自通般,信手拈来地完成“嗑”这个动作。
除了瓜子好吃,更重要的原因是,嗑瓜子这件事,实在是停不下来啊!
丰子恺曾专门写了一篇《吃瓜子》,他认为瓜子最容易“消磨岁月”,因为它具备了三个条件:吃不厌、吃不饱、要剥壳。
而当代网友这样精妙总结道:
“嗑瓜子就是零食中的连连看,玩法简单,目标清晰,奖赏及时,节奏鲜明,所以不是嗑瓜子的人不想停下来,是只有意志力超强的智者才能超越自身局限break这种几乎无缝的肉体loop。毕竟对于大部分凡人来说,嗑瓜子就是轮回本身。”
是的,嗑瓜子的过程就如同一个斯金纳箱,只要简单一嗑,就能得到一粒香甜的瓜子仁,这种即时满足不要太快乐。
但瓜子嗑多了,难免口干舌燥、满嘴起泡。那是不是免去嗑的流程,直接吃瓜子仁就行了?
现在炒货的市场上,坚果的种类越发繁多,为啥平平无奇的瓜子却能一颗恒久远?
首要原因,必然是便宜。
别的坚果二三十块钱一小罐,不到半小时就吃完了。
而瓜子,甚至都不必买包装的,去市场上按斤称散装的,十几块钱一大袋子,拎回家三五亲友围坐一起,叙些无关紧要的闲话,足够嗑上一整晚。
更不用说过年时,面对不熟的亲戚,瓜子嗑起来了,尴尬也就烟消云散了。
图源网络
同时,瓜子虽然便宜,味道却不差。
焦糖的、五香的、奶油的、绿茶的、话梅味的,甚至清凉口味,只要你想吃,没有炒不出来的味道。
瓜子的营养也不容忽视,不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维生素B,还有钙、钾、镁等微量元素,以及30%左右的蛋白质和10%左右的膳食纤维。
嗑瓜子的快乐停不下来,而坏处也在于这个于停不下来。
瓜子几乎一半都是脂肪,毎100克的瓜子中,脂肪含量可以高达59克。
天天嗑瓜子,发胖指日可待。
此外,目前加工瓜子的方式是带壳煮至入味后再烘烤,坚硬的瓜子壳想要入味,就要“加大剂量”。
所以,瓜子壳上有着相当丰富的油、盐、糖以及其他调料。嗑瓜子的过程,也就不知不觉就摄入了过量的盐、糖等调料。
吃瓜子有三种方法,用手剥壳吃、嗑一下再吃、含食后吐出瓜子壳。
理论上,用手剥壳最健康,但嗑瓜子的灵魂就在“嗑”的过程。
所以,是快乐还是胖,任君选择了。
除非你能控制住自己,只嗑亿点点。
参考资料:
[1]《中国人是怎样学会“吃瓜”的:西瓜引种传播及其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刘启振 王思明
[2]《中国人是怎样爱上“嗑瓜子”的:关于瓜子的饮食文化史》,李昕升 王思明
以餐桌的宽度丈量历史的长度👇
超人气内容品牌
「食帖WithEating」特别制作
《食帖14:小聚会教科书》👇
编辑:Cellur | 审核:Yoyo
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