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九月的尾巴,将这本《人心红利》完成。目前坚持樊登读书已经1280天,他不仅改变了我的轨迹,也源源不断的为我提供着精神营养。这本《人心红利》依然来自樊登推荐。
本书作者江南春,可以说是广告界的翘楚。江大学时就凭借广告创意赚得了第一桶金;2003年,在看到楼宇广告无限商机时毅然创立分众传媒。2003年是非典的一年,人心惶惶,商业停摆,各大企业广告费用裁减。没有收入,只有投入,这对于创业者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江南春将危机看做是机遇,他用尽所有积蓄拿下全国大部分商业楼宇电梯广告位,一举成为楼宇广告的巨头。
有人说,创业就是一场豪赌,成功的人只是运气好。我却不以为然。那些成功的人往往具有洞见能力,他们所谓的赌是建立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他们买定离手是带着深思熟虑,“幸运之神”眷顾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分众传媒的楼宇广告与其他广告渠道投放效果形成差异化,在投放效果上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看一下现状情况:
传统广告显然已经成为昨日黄花,连基本的关注量都无法保证;
互联网广告,虽然有广泛的人群基数,但这些人看的是互联网上的内容而非广告。因此更多广告被屏蔽,或被受众排斥,难以形成触达。
楼宇广告,是展现在密闭空间的特殊环境内,他的特点是:乘电梯的这段时间很短,短到不足以拿出手机娱乐;电梯通常人多拥挤,彼此间眼神无处落脚形成尴尬。
楼宇广告,刚好让眼睛有了着眼点,让尴尬有了转移和释放。倘若在广告创新上又有些新鲜和互动,它往往更易被受众接收。
也正因为这个特点,很多品牌如瓜子网、铂爵旅拍、饿了吗、瑞幸等凭借密集广告投放,一炮而红。
一,生意难做缘于红利结束
中国有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意好做,钱好赚。那个时期只要有胆量、有魄力、有想法,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创立个品牌,营业额迅速做到几十个亿,老板摇身一变成为富豪。
中国生意的好做缘于两个红利:人口红利、流量红利。迅速增长的人口红利,诞生了更早一批的品牌。他们通过传统广告投放,在央视黄金时段高价投放广告,迅速家喻户晓;
2003年后,随着互联网兴起,流量红利时代来临,也催生了一系列互联网巨头。但目前,中国网民普及率已经到达一定峰值,流量红利效应也渐渐接近峰值。
这些年,生意难做,因为红利时代没了。但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充满机会的时代。商业不会停摆,创新模式依然层出不穷。成功对于品牌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和雕端。拼技术和实力的背景下,很多品牌依然上演一夜成名,同时也有很多品牌迅速凋零。
在这琳琅满目的商海,是该好好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屹立不倒。
二,品效合一与品效协同
品是品牌影响力,重要但非显性的价值,是长期利益。
效是效果或转化,是当下换来的业绩增长,是短期收益兑现。
品牌价值是品,流量是效。品效合一是即想要长期的价值又要短期的利益。在作者看来这很难实现,而品效协同,是可以做到的。
因为品是对消费者心智的补获,而效无非是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认同后的变现。虽然二者不在一个时间,但在空间上是相互关联,相互协同的。
根据成交总额公式,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显然影响成交总额的后三个因素,都与品牌认可度有关。品牌可以吸引并创造流量;但流量在没有品牌加持下,是很难创造出高且持续的销售业绩。
这就像当下流行的网红直播,他们凭借自身流量,在推荐优质品牌时如锦上添花,销量创出新高;但是依然是那些流量,在推广不知名品牌时,却很难创造奇迹。
这样看来,品牌和流量追求很难合一,但可协同。对品牌最求到了终极,自然会换来流量。
三,商战的根本是心智之战
商战的核心是抓住消费者的心智。这个过程,你要塑造出自己品牌的与众不同,给消费者一个认可你并选你的理由。
1)首先是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对企业发端的灵魂问询。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做这个,我们要将其做到什么样。一句话,高度的概括出品牌的定位,并让所有人记住是品牌获得消费者心智的关键。
那么,这一句话如何提炼,如何找到自己的品牌定位呢?作者提供了一定要求,它:
一定是自身产品的优势点;
一定是与竞争对手的差异点;
一定是目标客户的痛点。
对于如何找到定位,作者提供了一定的方法:
1.逼死老板。追寻老板创业初心,挖掘初心里对品牌和产品的考量,做提炼;
2.问销售冠军。他们在销售中,哪些点助力他们实现了销售。
3.寻找忠诚客户。沟通那些忠诚客户,他们选择品牌和产品的理由。
对于检测品牌定位是否有效,作者也提供了一定方法:
1.顾客认不认
2.销售用不用
3.对手恨不恨
2)抓主流人群
有了精准的品牌定位,接下来要考虑受众人群。好比意见领袖对消费趋势的影响,主流人群的消费认同在大众消费中起着牵引作用。所以,抓蛇掐七寸,抓受众人群成功的关键是对主流人群喜好的研究和迎合。
目前主流人群被总结为白骨精,即“白领、骨干、精英”。这一类人的消费特性表现为“三爱”、“三缺”。即爱美、爱玩、爱健康;缺爱、缺心情、缺刺激。
他们的消费要求从拥有更多变成要求拥有更好;从满足功能要求到满足情感;从追求物理高价到心理溢价。
抓住这一类人物质和心理上的需求,可以令品牌营销事半功倍。
当然,还有一类人群,他们更年轻,更时尚,正推动着他们这一代对消费的要求和主张。他们是95—09后人群,被成为Z世代。
3.推广渠道选择
显然,当下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媒体收视冲击明显。
最传统的央视、主流媒体的广告投放,已经无法令品牌家喻户晓;
互联网推送依然是主流渠道,因为这里拥有着中国的所有网民。但网民在互联网娱乐的时候,其关注的是媒体内容,骨子里是对广告的排斥和反感,因此也衍生出了会员去广告的新业务。
楼宇广告,其精准程度,信息准确触达率呈现出一定优势。广告推送本质就是强迫接受,其属性也确实需要在狭小的空间,才会有更好的信息量传达。其传播优势更加明显。
四,不同市场地位,品牌推广的策略
对于江湖老大的品牌,要强调并巩固老大地位,让消费者形成认准老大的消费效应。
对于江湖老二的品牌,要对标老大并形成差异化。“与其更好 不如不同”的策略打法成就了百事可乐等品牌的成功。如果与老大实在没有差异化,也可以采用跟随效应。毕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记住老大的同时也会记住老二是谁,而至于老三是谁则不再有人关注。
那么,江湖地位弱的品牌是否没有了机会呢?也并非如此。其他江湖地位的品牌,只能做垂直领域的聚焦,将其特色发挥到极致,在细分市场上建立自己的江湖地位。
《人心红利》,这本书被樊登总结为能够教会创业者赚钱的书。的确,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能够对品牌的定位和推广,对自己的品牌在激烈市场中寻求突破和巩固建立系统的方法和技巧。纵眼当下人口、流量红利的退潮,企业竞争俨然到了拼实力、拼技术、拼硬核的阶段。竞争的终极,是通过品牌的塑造,形成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这正是作者强调的下一个风口:人心红利。